2)第七十章 口服心不服_水浒新秩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没有战争,夏国对浊轮川的管理也很不容易,仅在此处设置了一处军寨,洒落其间的游牧民则由各部落自行管理。

  大宋依然掌控着河东时,浊轮寨大部分时间里就处于守势。

  也幸好此地三国相交的地理特点,给了夏国可操作的空间。

  或借宋迫辽,或以辽压宋,只要南北两面的宋辽两国还在军事对抗,处于夹缝中又弱小的夏国浊轮川就有存续下去的可能。

  实际上,守御府麟之地的折氏虽然多次配合大宋朝廷出兵浊轮川,却多是小打小闹,极少会真的大打出手,反倒是双方军民私底下的各种交流从未断绝。

  由此,三国相互制约,兵力弱小后援不便的夏国浊轮寨才能一直屹立这么多年。

  但大同一统南北之后,浊轮川便失去了“一拖二”的地缘政治优势,不再面对一切以家族利益为先的折氏,而变成了被大同帝国南北夹击。

  在战无不胜的同军面前,浊轮寨简陋的防御体系简直不堪一击。

  更可怕的是在河东路巡抚使司强大的政治攻势下,浊轮川散乱的民政体系根本无从招架。

  三年来,大同的各种新奇之物从这里流进夏国,浊轮川的人心也随之流到了河东,而远在兴庆府的李乾顺却无能为力。

  事实上,徐泽之前派遣同军护送李仁爱大摇大摆越过边境,并进入浊轮寨“慰问”时,寨中守军便没有奋起抵抗。

  甚至,这一消息还是正乾皇帝特意要求浊轮寨守军送回兴庆府的。

  不然的话,李乾顺可能还会被蒙在鼓里很长一段时间。

  夏国主此番主动割让浊轮川,实际是对既定事实的追加承认。

  忍下了这股窝囊气,将势力缩回到浊轮川以西,至少能够凭借河水阻隔,阻止大同让人防不胜防的政治攻势。

  李乾顺如此有心,但徐泽乃是行止有度的上国天子,自不可能不顾宗主国的体面,如此吃相难看地掠夺藩属国的土地。

  正乾皇帝接受了夏国主的诚意收下浊轮川后,又随手赏赐给了随驾的夏国世子。

  如此一来,浊轮川转了圈,仍回到夏国手中。

  此等宗藩让土的事迹非常传奇,足以名传千古,也值得当世之人口耳相传。

  可见在徐泽和李乾顺的共同努力下,大同与夏国已经建立了宗谦藩恭的良好关系。

  当然,夏国世子李仁爱因为要随天子返回燕京并继续求学,没有精力也没有可用人才经营自己的封地,

  其人随后临时在河东路招揽人才管理浊轮川之事,知道的人就不多了,或者知道了却因不具有传奇性,也懒得告之他人。

  徐泽在河东路逗留了大半个月,才在李乾顺的紧张关注下,启程返回燕京。

  临行前,正乾皇帝还遣天使再入兴庆府,给李乾顺送去了一批农具和农业书籍,并语重心长地告诫其人:

  朕巡幸夏国边境

  请收藏:https://m.toun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