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七十章 口服心不服_水浒新秩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数日,但见军士战马,不见牧人牛羊,夏国国小民疲,宜耕之地稀缺,汝当顾念民生,多予百姓休养,万不可穷兵黩武而耗尽民力。

  天子如此重视夏国的民生与长远发展,李乾顺作为国主,除了再次谢恩并积极表态外,还能如何做?

  其人也有远志,何尝不想休养百姓恢复国力?

  怎奈……

  夏国主打落牙和血吞的时候,正乾皇帝已经带着夏国世子再次启程了,待其人一路巡幸回到燕京,时间已经悄然来到了正乾五年的四月份。

  这段时间里,大同各地的春耕生产相继展开,受到讨宋之战的影响并不算太大。

  包含淮南东路淮州和宿州在内的新拓疆土皆已搭建起了基层组织的框架,但要想有效运转并展开之后的社会改革,还需等待一些时日。

  在此期间,各地其实并不是风平浪静。

  比如,开封府汴梁县(即原本的东京城)、扶沟县两地就有部分上户不满大同帝国什么都要管的新政,煽动了一部百姓暴乱。

  不过,有牛皋、朱武两个经验丰富的文武官员坐镇,这两起暴乱皆被很快扑灭,最终规模都没有发展到千人以上。

  暴乱的结果,除了献上一堆血淋淋头颅,以提醒其余百姓同宋之别外,并不能起到更多的作用。

  可以预见,待下步真正触及部分人利益的税制改革逐步展开,这些享受了近两百年聚天下之财而富足的“百姓”肯定还会再闹事。

  但,也只是闹事而已。

  同、宋两国毕竟有别,赵宋王朝正面做不到的事情,靠这些“前朝遗民”自发的抗争,也别想翻起大浪来。

  所以,开封府之事并没有引起徐泽的过度关注。

  其人在河北、河东、燕西等地巡幸一圈后,也发现了不少行政和民生上的问题,但总体上还是瑕不掩瑜,成绩客观存在。

  回到燕京后,正乾皇帝除了责成各部司根据这段时间发现的问题调整年度工作计划外,便是诏谕吏、教、训三部尚书:

  因讨宋之战大获全功,大同帝国再次开疆拓土,急需各方面贤才守御四方,朝廷今年将再开恩科,各部要做好相关准备,并及时指定恩科施行方案。

  对渴望建功立业的各地士子来说,这绝对是个天大的好消息。

  大同治下的官员确实不好当,但再不好当的官也是官。

  学而优则仕,不当官如何施展满肚子的学问和抱负?

  而大同立国以来不断开疆拓土的同时,朝廷各部司和地方各级衙门曹房的职能和组织架构也一直在调整和完善。

  换言之,就是“官位”在不断增加。

  大同帝国如今基本走上正轨,诸如陈规、时文彬这样三年三大步的传奇已经很难复制了,但考绩优异,未满一任而升迁的机会却是无处不在。

  对自己有信心的士子们,谁不想早点进入这个欣欣向荣的

  请收藏:https://m.toun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