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九十三章 笼中的雀鸟_大明第一贡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鞑子也是强弩之末,先让后续跟不上来的……尽可能追赶,而骑马的则不可松懈,再去跟武安侯、襄城伯和建昌伯说,让他们紧随而上。”

  就在杨一清布置时,高丕突然想到什么。

  高丕道:“襄城伯的一路已在我们前面,建昌伯已经落下有近一百里,也不知是否跟上,至于武安侯……是最靠近我们的。”

  杨一清点头道:“看来襄城伯能在边镇立足,是有其本事,本还以为他也是酒囊饭袋之徒,是我轻视他了?”

  连杨一清都没觉得,李鄌跟别的那些勋臣有什么区别。

  高丕道:“那大概是他们战场上立功,正憋着一口气。现在弟兄们也不想被他们抢走功劳。”

  本来是合作的两批人,毕竟没有竞争压力,李鄌才只有两千人马。

  但因崔元在石沟城南线的优秀表现,再加上这次追击如此卖力,会让宁夏地方边军将士觉得他们是有意要抢夺功劳。

  “有竞争才好,也跟下面的人说,不能让人看扁了,这是咱宁夏的地头,难道要把功勋拱手让人吗?”杨一清鼓励道。

  显然杨一清也没把李鄌或是崔元当对手,只是现在要拿这二人当鲶鱼,激励麾下将士。

  ……

  ……

  京师之内。

  战报即将到来,京师内却对此有诸多的议论,不同于张周对杨一清的看好,京师内无论是文武官员,还是社会舆论,普遍都不看好杨一清和他宁夏的数万将士。

  连研武堂内,对杨一清似乎也有很多意见,主要也是因为杨一清不是张周的嫡系,从研武堂内多数人把自己当成是张周的门生角度来说,那杨一清就是政敌。

  不经过张周栽培的带兵之人,怎可能会是战场上的常胜将军呢?连花马池一战,明显也是张周提前算好了时间地点,让杨一清去捡大便宜。

  而最近京师中市井舆论,简直是要把张周吹到天上去。

  无所不能,好似天神下凡,指哪打哪,鞑靼人都鬼使神差听张周的,跑到花马池去送死。

  这天张周还在戏楼内观赏戏曲的排练……当晚戏楼并不对外营业,而是在排新戏,而张周作为幕后东家,自然是要过来指点一下的,既要履行东家的责任,对他来说也是一种消遣。

  而朱凤则在研武堂内忙碌了一天,晚上跑来找张周说事。

  “张兄,还别说,我这一路走来,看到不少貌美的戏子,你这里真成了金屋藏娇的地方了啊。”

  朱凤言语之间还很羡慕。

  张周有钱有闲,当上尚书之后,居然还在京师中开这么个戏楼赚钱,赢得整个京师票友圈的推崇,既能挣钱,还能过来消遣。

  张周闻言皱了皱眉。

  就没好意思问,你所谓的“貌美的戏子”是何意?所谓眼界不同,所评价的事也不同……你跟别人所看的应该不是同一件事。

  “是吗?比方说?”

  请收藏:https://m.toun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