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80 一言难尽_大戏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多姿多彩的差异,无论喜欢还是讨厌,真正地刺痛那些敏感神经,让讨论热闹起来,只有发现问题、正视问题、面对问题,才能够解决问题。

  可以想象,“龙虾”必然触碰到无数敏感神经,那种极端而僵硬的表演方式、冰冷而尖锐的叙事镜头,无时无刻不在挑选底线,就如同欧格斯一贯以来的作品风格,用乌托邦的反讽来影射当代社会的真实。

  呼呼!

  呼呼!

  脑海里纷纷乱乱的思绪一股脑地涌动起来,渐渐反应过来之后,形象各异的表情也就浮现在了观众嘴角。

  有亢奋、有不耐、有喜欢、有排斥、有好奇、有厌恶……错综复杂的情绪在眼底深处翻滚,然后无可奈何地轻轻摇摇头,就算憎恨那又如何——欧格斯激怒他们的目的已经达到,而他们的反应恰恰就是欧格斯所希望看到的,这让厌恶者们陷入了一个两难境地,他们应该表现出来吗?他们应该让欧格斯得逞吗?

  现场有人站立了起来,却不是起立鼓掌……而是转身拂袖而去,怒气冲冲的背影清晰展示着他们的情绪喷发,甚至还有人骂骂咧咧地呵斥着,“荒谬!这着实太荒谬了!令人作呕、自以为是、狂妄自大!”

  暴躁愤怒的情绪持续喷薄炸裂,整个卢米埃尔大厅的视线都纷纷投射了过去,“砰”的一声撞击着大门,摔门而去,只留下一阵连续晃动的余韵在放映厅里久久回响,让所有人都保持着转身回望的姿势。

  “扑哧。”有人没有忍住,扑哧一下就笑出了声——如此场景;与“龙虾”的黑色幽默完全是如出一辙、相得益彰,一部嘲讽社会关系的电影结果遭遇观众的呵斥,这一举动本身不就是欧格斯理念的最佳诠释吗?

  更何况,这里还是法国。理念相对开放、思辨相对先进的法国,正如蓝礼在红地毯的调侃所影射的一般,法国对于开放情感关系、打破传统关系等等方面拥有一颗哲学的心,他们往往能够更加积极地看待那些“挑选传统”的行为,这也使得法国电影历史上诞生了诸多风格迥异的作品。

  相较而言,以传统新教徒移民作为基础的美国,在维护传统社会文化方面,反而是更加严苛也更加保守,全然没有“思想开明”的国际形象那么美好,骨子里的传统始终不曾改变过。

  那么,就连在法国,居然还有观众愤而离场,这是不是意味着,“龙虾”真正挑衅到了部分观众的底线?

  当然,离场观众也可能是美国人——因为刚刚那番话语正是纯正的美式口音。如果蓝礼进一步细细分析的话,那是波士顿口音。

  一个笑声打破了卢米埃尔大厅的僵局,然后周围的观众都忍不住笑出了声。归根结底,这里是法国、这里是戛纳,开放的思考方式和积极的观影情绪让观众

  请收藏:https://m.toun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