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247 切入角度_大戏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到这位巅峰人物不为人知的秘密一面——绝对不是狗仔手段。

  犹记得前年,“纽约时报”撰写了一篇题为“作为蓝礼-霍尔是一种什么感受”的专访,以不同视角展现出了蓝礼生活化的侧面,至今依旧是无数堂吉诃德们珍藏爱惜的文章,那个踩着滑板、衬衫飘飘的少年形象成功烙印在了粉丝心中,暂时还没有能够找出超越如此巅峰的专题报道。

  如何在赞誉狂潮、老生常谈的话题之中挖掘出新意,这也是每一位记者、每一家媒体冥思苦想的课题,现在“美国周刊”就成功寻找到了一个巧妙的切入点,从“活埋”登陆多伦多就开始瞩目蓝礼的资深业内记者盖文-亨特执笔撰写了这篇文章。

  盖文-亨特,这是一个许久许久都没有出现的名字,甚至被许多人遗忘的名字。

  提起曾经轰动一时的“炒作门”,就能够再次唤醒记忆,盖文-亨特与康奈尔-麦格雷戈是大学时期开始的至交好友,两个人双双在多伦多电影节之上注意到了蓝礼,但后来的故事发展却延伸出了两条线路。

  “炒作门”让康奈尔彻底销声匿迹,在那之后就再也没有人听到他的任何消息;而作为事件之中的另外一个重要角色,盖文的记者事业因为截然不同的选择而没有遭受负面影响,但他也同样没有抓住时机一飞冲天。

  内心深处,盖文终究还是因为康奈尔的选择而饱受煎熬——尽管他从头到尾都没有做出错误的选择,但还是,盖文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对生活对社会也都有了不同理解,反反复复地挣扎终点,盖文选择了放慢脚步,甚至是后退一步——字面意义上的那种。

  盖文从采访第一线退了下来,不再跑动首映式、不再跟随宣传档期、也不再全球出差,而是回到了编辑部,进入了采访和专题领域,策划专访和专题、执笔深入报道等等,打开了记者事业的另外一个世界。

  老实说,盖文做得不错。

  不过,盖文的视线焦点始终不曾离开蓝礼,主动的被动的因素都有,或多或少地默默关注着蓝礼的事业曲线,见证着一个又一个历史的诞生,经历着一个又一个神话的创造,以另外一种方式参与其中。

  但盖文终究没有再次撰写任何关于蓝礼的文章——即使主编有所要求,他也会寻找到理由表示拒绝,从参与者到旁观者,盖文往后退了一步,静静地注视着蓝礼这一段波澜壮阔的旅程,成为历史见证者。

  记者,在娱乐至死之外,在舆论监督之外,他们的工作也包括了记录历史。

  今年的情况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作为业内人士,盖文也可以感受到那股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躁动和暗涌,尤其是退后一步之后,让盖文能够以旁观者的身份纵览全局,那种感受就越发明显,包括了西西弗斯影业的动作频频,包括了迪士尼、华纳和环球等公司之间的无声硝烟,包括韦恩斯坦影业的策略倾斜……

  所有的所有,似乎正在酝酿着什么重大转折或者重要事件,但在真相揭晓之前,盖文只是旁观却依旧是置身其中,无从入手也无法明白,滋生出了一种困兽的感觉,隐隐约约地,盖文认为这与蓝礼息息相关。

  最后,这也成为了盖文决定撰写这篇专题的决定因素,时隔多年,他终于再次将自己的笔锋落在了蓝礼身上。

  请收藏:https://m.toun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