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378章 我赞成,谁敢反对_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官场的经历。

  想想这些人和科举出身的,一起参加吏部铨选时的画面:

  “我数十年寒窗苦读,先考上市一级高考状元,然后在全国各地的高考状元中成功卷赢,才坐到了这里,你呢?”

  “我哭了一场丧。”

  正因为这样,科举改制的难度,反倒是阻力较小的,毕竟且不说糊名后还有别的识别办法,后面还要吏部铨选呢,官不是那么好当的,苗神客才会在圣人的首肯,李彦的支持下于此时提出。

  此时李彦盯住了最具力量的几个反对派,还有零零散散的,连苗神客等人都辩驳不过,吵了半个时辰,纷纷偃旗息鼓。

  李弘十分满意地颔首:“拟定细则,宣告天下,从今科贡举开始,题卷采取糊名制。”

  群臣声音或高或低:“陛下圣明!”

  李彦重新跪坐回去,又恢复待机状态,只是群臣偷偷瞄他的次数更多了。

  等到紫宸殿内的重要会议开完后,李弘的声音传来:“李阁领,苗郎中,元郎中……留一下!”

  被点到名的臣子留下,李弘从龙椅上起身,走下台阶,有些兴奋地来到面前:“科举改制顺利,多亏诸位之功!”

  北门学士赶忙行礼:“万万不敢!万万不敢!”

  李彦道:“是陛下为臣爱民,天下士子都会铭记陛下此恩的。”

  李弘禁不住笑了。

  苗神客又道:“糊名只是第一步,初试几科,等到不公的情况略加改善后,接下来就可以尝试李阁领所言的殿试了。”

  李弘也很兴奋,天子门生这个想法他最初听了,只觉得多此一举,但后来细细思索,却觉得真能提高臣子对圣人的忠诚,他自然乐于培养那些更有真才实学的科举士子,为亲信能臣。

  李彦则补充道:“还要诸位紧盯常科与制科,切不可让此法成为特例,一定要形成惯例,久而久之,若是私心者还想从中作梗,天下士子第一个不会放过那些人。”

  武则天走的是制科路线,就是她专门出考试题目,让学子来作答,卷子里私货满满,要的就是对她死忠的人,然后委以重任。

  所以她的那些看似为提拔寒门人才所做的改变,等她一下台,全部烟消云散,正因为没有真正形成制度,只是一朝天子的偶尔需要,下一朝天子继位,当然不会按照这种临时的方式,而是回归到每年一度的常科中。

  李弘最初也想从制科入手,毕竟制科更好改变,是李彦劝住了他。

  从某种意义上,新朝是摸着武周过河,吸取武则天犯的那些错事教训,再进一步发挥。

  此时苗神客保证道:“请陛下放心,我等一定盯紧住礼部和吏部员外郎,不让他们在其中弄虚。”

  元万顷目光微微一闪,则提议道:“臣以为,这一次科举选仕,可以优先照顾关内寒门士子,若让关内寒门得利,分化其势,接下来陛下去东都的阻力也会变小。”

  李彦一听,就知道北门学士争权夺利的老本行又按捺不住了。

  最先北门学士投靠太子时,曾经提出《建言八事》,其中就有想要协助太子,对付高门士族出身的世家官员之意,后来被他按下,一心一意赈灾维稳,现在灾情过去,新皇登基,科举改制初见曙光,又想趁机挑拨离间。

  然而李弘稍加思索后,就有了决断:“此次是糊名制的第一科贡举,必须做到公平公正,为天下士子作表率,判卷只看才学,其他事情,不必考虑。”

  李彦微笑,北门学士看向这位圣人,同样心悦臣服,齐声道:

  “陛下圣明!”

  请收藏:https://m.toun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