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80章 夫妻双双进考场_乾隆四十八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过什么?”

  “瓯北的公的话也不全对,自古以来,还是有女子参加童生试并被录取的,还是天子门生。”

  听到这话,在座几人除了袁枚不动声色,其他人都是一愣。在座几位虽然都是学问大家,可论读书之多且过目不忘的还得数汪中第一,人家毕竟有“无书不读”的美名。

  袁枚道:“说说看。”

  汪中面带无奈的道:“《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上有载,淳熙元年夏,女童林幼玉求试中书后省挑试,所诵经书四十三件并通,四月辛酉诏特封孺人。”

  袁枚缓缓点头,对赵翼道:“云崧贤弟,容甫少时便有无书不读之名,老夫信他。偏安一隅的赵宋都容得下一个女贡生,难道疆域功业远超历代的北海镇就容不得?封诰命而已,真要是做官,老夫也不答应。”

  在中国的封建史上,唯一参加并且通过了朝廷科举的只有一名女性,那就南宋第二位皇帝宋孝宗时代的林幼玉,参加童子科那年仅有九岁。因为当时的科举法律里没有明确写出禁止女性参加,于是林幼玉便钻了这个漏洞,不仅报上了名考了试,竟然还通过了中书省的复试,最后被皇封为七品孺人。

  当然了,林幼玉能通过,也和宋代宽容的社会氛围有关。明清以前的女人在贞节观上是讲“德”而非“性贞”,所以有才华的女子非但不会遭受非议,甚至还会得到世人的赞赏。

  然而林幼玉考上贡生这件事还是打了那些理学大臣的脸,于是到了南宋第四位皇帝宋宁宗的时候,又有一名叫吴志端的八岁女子参加童子试,并通过了笔试环节。但是这一次就没那么好运了,她在参加中书省的复试时因朝堂大臣们集体反对,便没能通过。

  捎带说一句,另一时空里耳熟能详的太平天国“女状元”.嘿嘿,那是后人捏造的。

  话说席佩兰报名科举这件事,袁枚也是经过反复考量才同意。

  要知道明清时代讲究“男女大防”,到了清代更是严重。女子求学这种事大都是跟着女老师,亦或者是在家由父兄教导,很少有像袁枚这样毫不避讳的广收几十个女弟子的。他这种举动自然也给他带来了不少非议。

  赵翼曾戏谑他是“乡觅温柔,不论是男是女。”连老友都这么说,其他人自然还有更难听的。

  具体说到孙原湘的夫人席佩兰,此女和严蕊珠、金逸在数十名随园女弟子中最得袁枚看重,诗情和文才都是一等一的,连王贞仪都佩服不已。

  席佩兰自幼聪颖,八岁就把《毛诗》学完了,后又学《绿窗咏》,十四岁拜在袁枚门下,十七岁嫁给了孙原湘。她丈夫孙原湘也是个背背,此人四岁能读李杜诗,八岁开蒙学四书,青年时代已名噪京城,然而却屡试不第。也就是他父亲三年前去世,如今守孝已

  请收藏:https://m.toun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