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八章:朱允炆的手段_日月永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着也该给个甜枣了,朱允炆又开口道,“朕知道,因为前几年,兵部的原因,大家伙都有些紧张,生怕有朝一日,这指挥作战的权利都丢给了兵部那一群书生,众位都是忧国重臣,所做的事,也都是以国事为重,朕欣慰还来不及呢。

  所谓以善兵者将兵,专业的事情当然要用专业的人,兵部尚书齐泰,是朕浅邸之臣,朕了解此人,书生耳,不通兵事,所以,朕打算,以后兵部只负责募兵、清点名册、检查军备,至于练兵、指挥事宜,还都是由五军都督府来定。”

  众人意外之喜,赶忙颂赞,“陛下圣明。”

  “朕能信得过的,终究是卿等肱骨之臣。”

  朱允炆推心置腹的说道,“重将强藩,终是不稳,五军都督府节制天下兵马,但是四地边防,各有规制,以致隐患不少,朕打算将五军都督府改为中、东、南、西、北五军,九边、辽东、漠南归北军都督府,甘肃、四川、关西七卫归西军都督府、山东卫、闵浙水师归东军都督府、云贵、两广归南军都督府,京营新军归中军都督府,诸位觉得如何?”

  这是,天上掉馅饼了?

  徐辉祖跟李景隆对视一眼,心里都觉得皇帝这是在拿他们开涮,如此一来天下兵权皆归五军都督府,有这般好事?

  大家伙狂喜过后又是一阵惊疑不定,一时间竟没有一个人说话,都猜不透朱允炆心里在想什么。

  “精简机构,才能方便军令通达,不然贻误军机便是误国误民。”

  朱允炆主动开口解释道,“以往,朝廷用兵,军令出兵部,然后在五军都督府转一圈再到九边,九边塞王还要根据实际情况斟酌更改,繁琐复杂,朕不喜。

  朕欲设置总参谋府,将来,若有战事,由总参谋府制定军略,五军都督府出将,总参谋府出随军参谋,边疆只负责出兵即可。”

  就知道皇帝不可能把军权放下来!

  边地出兵、五军都督府选将、总参谋府制定军略?

  指挥权不全在你老人家手里攥着!有了总参谋府,五军都督府名义上节制天下兵马,其实就只负责练兵和军备了。

  大家伙心里发苦,却又觉得这样一来也挺好,起码少了日后君臣猜疑,以致杀身之祸。

  “朕还知道,众位卿家常常因军费事宜与户部屡生龃龉之事。”

  朱允炆继续说着自己心里的所思所想,“军队是我大明之屏障,将士们流血牺牲换来天下太平,若生出后勤怠慢、抚恤不及的事情,难免寒将士之心,朝堂之上的众公,哪知边疆苦寒,屡生禽兽行径,因此,朕决定设置总后勤部,置于总参谋府之下,日后军中换装、粮秣、军费等一应开支,皆有总后勤部协调,直接对朕负责,绕过户部,便不会再出耽搁了。”

  皇帝好狠的手段!

  收了指挥权,再收后勤,他们这群五军都督府的武勋,再也别指望捞一点油水了。

  以往军费多少,都是他们自己信口而说,先要五百万两,再跟户部磨磨嘴皮子,最后,总会有个两三百万下来,到时候,按军中实际人头发放银钱、粮食,剩下的大家伙分分多好。

  现在可好,兵部核查兵士,总后勤部直接进驻发放,他们这些武勋只能干瞪眼!

  “这些事,朕还在补充细节,倒是不急。”

  看到一大群人都彻底老实了,朱允炆笑的很开心,“倒是有一件事,朕要抓紧来办。”

  “请陛下的示。”

  “正月初四,是我大明立国之日,朕欲将此日定为国庆日,等明年国庆,朕要在奉天殿为诸位授勋,朕差工部匠人赶制了一批金质勋章,届时,朕要让百官群臣、天下百姓都记得,我大明立国,诸位才是有功之臣。”

  国庆之日,与国同庆;授勋颂功,百官群贺。

  一群人心里盘算着,既然权利已经被皇帝收完了,落个好名声倒也不错。

  “臣等叩谢陛下隆恩,吾皇万岁!”

  请收藏:https://m.toun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