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16章 第116章_错拿了女主剧本的咸鱼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说是不排斥的,和杨延宗预料的一样,老百姓过日子,求的不多,唯一注重的其实是自身环境的安稳。

  所以说到最后,他们更担心的反而是以后会不会进入王朝末年天下大乱的纷扰时期。

  这后面的杨延宗和苏瓷也就没再听了。

  车轮辘辘,不疾不徐,路程不太遥远,花了小半月时间也就到了。

  路上还算悠闲,不过到了郑南之后就忙碌起来了。

  百事待接手,不管是杨延宗及他麾下的一干人等,都忙得简直飞起。

  杨延宗第一时间先是去巡视关防,期间不断颁下政令指示,他把苏瓷母子送进郑南刺史府之后,就飞马把自西北一直往最南边毗邻安南的关隘重镇都亲自巡检了一遍,以确保万无一失。

  至于苏瓷,也忙碌得很,首先内政人手紧缺,尤其是财政,非杨延宗笃信者不可委之,苏瓷原本就是管着他的私账的,现在有些私账将会归进公账,杨延宗索性把这方面的事情交给她了。

  除此之外,她还负责移民营。

  后者也是一项非常非常重要的工作。

  ……

  自打停战以来,西北西南各关就迎来了一大波的移民。

  他们带老携小,推着车担着担,有牲畜的还带上牲畜家禽,最远的徒步不远千里,先后来到了西南和西北。

  虽然累,但一张张淳朴的脸上都是对新生活的希冀。

  这里头,甚至还有阿康的寡母,以及已经垂垂老矣的爷奶,后者已经不大能走了,是阿康的娘和以及带队派的人推着走了几百里路过来的,帮忙的人有时也没空,就是邻里前后你帮一把我帮一把帮着推的车。

  在他们到的那一天,阿康还特地向苏瓷请了一天的假去接,苏瓷马上就批了,并让他带去了几句问候。

  这些人,都是原来分散在各个庄子、村落,或者在原籍拿抚恤金的。他们都是杨延宗麾下伤残兵卒或者阵亡兵士的遗下的家人,他们或多或少,甚至长期,接受父亲/儿孙曾经的上官的抚泽。

  他们甚至很多都重新组成了一个新的村落,村内都是和他们一样的人,连村长都是杨延宗上面安排下来的。

  这次杨延宗自立门户,他们都决心跟着迁移,舍弃熟悉的家园和故土,不远辛苦千里迢迢跟过来了。

  为了安置他们,郑南郊区正在密锣紧鼓兴建着房舍作移民新乡。

  这事交给旁人杨延宗是不放心的,最后苏瓷亲自接过来了。

  从划地到建房,从安置到入籍,都是她一手一脚亲自安排的。

  房舍用的是青砖,院墙和畜生圈用是土胚和篱笆,没有建得特别好,但也一点不差,保持和附近乡镇差不多的水平,苏瓷连日后融入的问题都考虑到了。

  杨延宗回来后,还特地抽时间亲自看了一次,苏瓷没问他满意不满意,但他目中流露的愉悦从没在她面前掩饰过,

  请收藏:https://m.toun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