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百五十八章 开端二_清末之帝国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担心。会议虽然结束,但德国人对结果非常不满,无奈欧洲各国对德国采取打压态势,在没有万全准备之下即使是德国也不敢轻举妄动,不过此事却为欧洲局势埋下隐患。

  柏林会议后德国清楚的认识到欧洲强国排斥自己的态势,而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只能让自己变得的更加强大。

  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德国组建了一支90万人的常备军,数量虽然不如沙俄多,但素质绝对在欧洲排的上第一。

  德国步兵仍然使用防止中华的龙式步枪,还有冲锋枪,并给士兵配发钢盔。机枪以水冷重机枪和水冷MG15以及仿制中华的轻机枪为主。

  火炮也开发出了驻退器,不过是最老式的液压弹簧式,射速仍让比不过中华以及法国,不过德国相较于射速来说还是喜欢口径,除了75mm山炮和60mm速射炮外,制造了大量的大口径火炮,比如88mm(野)战炮,105mm、120mm、135mm加农炮、榴弹炮,150mm榴弹炮,210mm、240mm重型加农炮,320mm列车炮,而且德国还在开发一种超级攻城巨炮,这些火炮加起来达到了恐怖一万门,如此数量冠绝欧洲。

  德国除了大力发展炮兵外自然忘不了出现战场上的坦克和战车,中华坦克横扫英法让他们的将军们眼红,在看到坦克的照片后加以仿制,无奈造出来的xing能不佳,无法满足军队的需求,最终,俾斯麦在1883年访华时提出购买事宜,刘峰也没有藏着,毕竟中华已经造出更先进的豹式和虎王,就把老式山猫的专利和生产线以一千五百万龙圆的价格卖了,除了坦克还有飞机,中华的飞龙就是参考后世德国的作品,德国人绞尽脑汁也无法摆脱中华的影响,无奈之下也让俾斯麦花钱购买,飞龙飞豹以两千万龙圆的价格卖出。

  有了图纸和生产线,德国开足马力生产,从1883年至1893年十年里德国共生产了600辆山猫和利用山猫改造的一号步兵支援战车和三百辆自造的装甲运兵战车。空军战斗机数量六百架,轰炸机五百架。

  德国海军同样成就惊人,已经拥有十二艘前无畏战舰,十艘一等铁甲舰,三艘战列巡洋舰,装甲巡洋舰二十艘,轻巡洋舰三十八艘,驱逐舰鱼雷艇九十艘,实力直追英国。

  然而德国并不满足于这些,他们的兵工厂和造船厂仍在不停的赶工,建造更多的兵器,而且国家极力宣传年轻人参军服役以及进行各种爱国教育,很显然正在军国主义化。没办法,德国现在当家的是威廉二世,他是威廉一世的皇长孙,威廉一世在1888年逝世,皇位传给了太子腓特烈三世,然而腓特烈继位仅仅九个月就因为喉癌去世,皇位则传到自己唯一的儿子威廉二世手里,威廉二世自接触政事开始就与俾斯麦的外交理念不合,对于这位执政二十多年的宰相报有深深的敌意,最终两人的争斗以俾斯麦辞职下野而告终。俾斯麦在1890年去世,他去世后其势力被迅速瓦解,其多年的外交、改革成果戛然止步,年轻气盛的威廉二世失去了制衡开始肆无忌惮的挥霍自己爷爷打下的家当,无节制的增强军力,在他看来,德国仍要继续扩张。

  这也导致英法俄等国极为警惕,为了保持平衡也不得不投入,这就是军备竞赛,而竞赛的尽头就只有战争。

  清末之帝国崛起章节列表

  请收藏:https://m.toun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