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九十八章 丁汝昌_清末之帝国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识到与海匪战斗力相差太远,决定放弃外围所有的城池,集中兵力防守长沙城,并写信向曾国藩求援。

  他这一举动正好中了石达开和刘永福心意,他们的任务就是消灭清军主力,这下省了不少麻烦。

  三军在桂阳进行短暂的休息,朱三按照计划率领近卫军东向进入江西,为了增强独立军的实力石达开和刘永福各划给朱三一个旅的兵力。

  朱三开拔后,第二军、第三军继续北上,兵不血刃的占领了沿线各城,用最快的速度向长沙进军。

  贵州,杜文秀率领一万精锐按时从昭通出发,在威宁州与苗军领袖张秀眉会师,总共四万大军,直扑贵阳。

  另一边,邓安邦亲率两个旅和二个炮兵团对兵屯红花岭一线的景寿军进行炮击,景寿急忙调兵支援,同时派重兵守卫红花岭后面的云霄厅。现在福建军大约有十万人,景寿利用募集的资金曾向驻台湾的领事购买大批军火,拥有火枪兵四万支,火炮六十门,实力极为不弱,但他可不想与能将洋人干掉的革命军主动接战,只是依托壕垒进行防御。

  邓安邦明白自己的任务,也不进攻,闲来无事就放几炮,双方就这样僵持住。

  十七日清晨七时,上海吴淞口,二十八岁的丁汝昌从军营里走出来,伸个懒腰,现在的他非常清闲,因为李鸿章给他安排了一个掌管后勤的职务,每天和钱粮弹药打交道,但他并不觉的繁琐,还乐在其中。因为这是他自己申请的,原因就是他曾是太平天国的人,是程学启的部下,当年程学启投靠曾国荃也给他带上了,这几年随淮军杀了不少天国的将士,虽说是形势所迫,但终究心里难过,所以,他抓住机会做了后勤。不过李鸿章还给了他一个任务,就是重修吴淞口炮台。

  吴淞口炮台建于顺治时期,分为东西两座,西炮台拥有火炮175门,东炮台有火炮20门,两座炮台隔江相望,控制着长江水道。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江南水师提督陈化成就在这里与英军展开殊死搏斗。

  南京条约后,吴淞炮台被迫拆除,如今这里面对的敌人是海匪,李鸿章为了确保长江水道安全上书朝廷重修炮台。

  清廷也知道长江水道的重要性,拨款白银60万两修筑炮台和购置火炮,不过钱刚到手就被李鸿章截留40万两作为军资。

  丁汝昌主要重修西炮台,他发动了五百名民夫加急赶工,如今已经修筑好十四个炮位,已经全部安放了西洋人的火炮,其中有四门从战舰卸下来的60磅巨炮。

  炮台依山临江,视野开阔,景色优美,让人心情舒畅。

  就在此时,东面出海口的地方出现一缕缕黑烟,丁汝昌在上海多日,知道这是洋人轮船或者战舰烧煤冒出的黑烟。

  “咦,洋人舰队不是撤往天津了吗,怎么又回来了?”丁汝昌暗中疑惑。

  “丁副将,远处来了好多船,好像还有战舰!”高处一个哨兵喊道。

  丁汝昌赶紧跑到更高处,只见东方的海面上黑烟蔽空,船桅如林,一支庞大的舰队正在向他们驶来。

  “天啊,是海匪,快发警报!”

  “当当当……”

  破锣的声音响彻整个炮台,同时,山顶燃起一柱烽火,这是通知驻守上海的淮军敌人来了。

  清末之帝国崛起章节列表

  请收藏:https://m.toun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