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还我大汉民族魄 转_太古仙人在现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羊一样等着那些侵略者来砍杀,这就是所谓的“祖先的美德”?这就是所谓的“人文关怀”了?所谓的祖籍四川的北大才子,桃李满天下的北大怎么培养出了这种东西?人杰地灵的四川怎么养出了这种败类?

  其实余杰的混帐逻辑并非是个个例。而是存在于许多中国文化人特别是历史学家中的悲剧。五胡十六国里,汉人的历史书承认了所有的少数民族政权,却坚决不承认北方汉人所建立的政权,原因是“名不正言不顺”。皇家的正统比民生的冷暖与民族的尊严更加重要。历代历史书上对冉闵都表现出了极大的抨击,却并非因为屠胡本身,而是因为冉闵“犯上”“杀君”,在中国文人的眼里,帝王就是帝王,不管是外族的侵略者还是本民族的皇帝,帝王的权威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一方面叫嚣着“华夷之防”,一方面却对于“夷人”屠杀汉人的血腥事实不管不问,一方面还对于带头反抗外族侵略的民族英雄大加抨击。在某些汉族文人的眼里,武人是卑贱的职业,文人是高尚的职业,评判“武人”的标准在于“忠君”而不是“爱民”,所以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内战英雄关羽成为了千百年来中国人心中的武圣人,而如岳飞一样的民族英雄不但得不到相应的尊重,相反却在今天的历史教科书里删去了作为民族英雄的资格。而如冉闵一样的英雄却被以“屠夫”的名义牢牢钉在了耻辱柱上,满清灭亡以后,大多数哭着喊着不愿意剪辫子的遗老,恰是饱读诗书的汉族大儒们,被颂扬为维新党领袖的康有为,却是一个想给满清人做也不可得的蠢材而已。还有那为虎作伥,满肚子坏水为满清皇帝当狗头军师的范文程和宁完我们,在今天高中历史教科书上俨然成了一代名臣。我们总在强调着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如果我们的文化观念和历史教科书连最基本的善恶标准都难以界定,这样的教育只能是虎皮一张。

  少拿什么民族团结来说事,也少拿什么民族平等来当遮羞布,民族平等不是宽容异族侵略的幌子,民族团结也不是宽容屠夫的借口。如果我们宽容了这些侵略者的罪恶,那么类似的情形将会继续发生。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崔永元在《不过如此》里问的好:“我们为什么会一次一次被屠杀。”我想根本的原因在于我们总是一次一次以国家团结的名义,轻易的放过了敌人的罪恶,中华民族是一个讲究以德报怨的民族,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无论内政的好与坏,都对少数民族表现出极大的宽容和忍让,在古代,我们一次一次的对汉民强加赋税,却不忘记一次又一次对少数民族进行封赏,但是我们一次又一次这样的宽容换来的是什么呢?汉朝打败了匈奴,收容

  请收藏:https://m.toun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