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七章 气学_浪迹在武侠世界的道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太素—万物”的宇宙发生模式,把元气作为“玄”和“太易”化生宇宙万物的中间环节和质料。

  所以气学在儒门中可谓独树一帜,也与道家有着联系。

  不可以等闲视之。

  因此凡是敢来凤山书院讲学的人物。虽然未必都是名震天下,但无一不是见识深刻、阐发幽思的超卓人物。不然很容易贻笑大方。

  这样的人物并不多见,因此每来一次讲学,都是书院的盛事。

  有些求学凤山书院已久的儒生,都未必能每年遇上一次。

  距离上次讲学,也足足有十个月之久,那次来的是,江南的名士顾超之,当真是文思泉~涌,令人折服,让两人记忆犹新,这次自然不免更有些期待。

  因为如果将凤山书院比作道门大派,那么贺知行便是首席大弟子,让他出来迎接,几乎便是对来人极为敬重了。

  毕竟陈立荣,已经年近九十,德高望重,除非跟他同辈的大儒,即使对方名声再大,也不合适出门相迎。

  如果来的人是徐清长,两位儒生肯定是不太服气的,即使徐清长算得上‘冠盖满京华’,但是向来放浪形骸,倚红偎翠,着实让人提不起敬重之意来。

  但是贺知行说另有其人,而其言外之意,似乎此人比徐清长更厉害,两人自然有了些许意外和期待。

  毕竟两人虽然言语中有些瞧不起徐清长,却也知道这人是本朝第一才子,文思敏捷,倚马千言,只是时运不济,未能在东华门外唱名而已。

  这也跟徐清长本身性格有关,此人狂浪形骸,不曾就学于任何一家书院,曾言师法天地,当世无可教他之人,故而被提学记在心上。

  加上他文风独特,只要参考,文章必然被考官轻易认出,自然被黜落掉。

  后来他寓居京城,参加乡试,也有考官怜惜他的才情,想让他通过。却被人皇无意得知徐清长也才参加了本次京城乡试,此前徐清长写过一句‘才子佳人,自是白衣卿相’,流传甚广,人皇格外不喜。

  批了一句‘且去填词’,还没到放榜的时候,就已经名落孙山。

  此事被徐清长得知,更加绝了功名念头。

  从此眠花宿柳,时时有诗词传颂于世,固然名声越来越大,但他有些自暴自弃,赞扬者自然不少,但心中未免有些鄙夷。

  不等两人转动心思,贺知行淡淡道:“人来了。”

  这时候李志常和那公子、少女以及小武四人,悠悠而来,已经在百步之外。

  李志常抬头望去,看见三名儒生和许多仆从在大门迎接。

  儒家讲究礼仪,虽然凤山书院不似中古士人,迎接人也要分出小礼、中礼、大礼的区别。

  可是到了五十步距离后,贺知行便开始动身。

  他每一步迈出犹如标尺,不长不短,总是如一,行动间有如清风徐来,面上波澜不兴。

  后面的儒生和仆从随即跟上。

  这一番做派,浑然天成,毫无刻意。

  颇具大家风范。

  等贺知行走到李志常四人面前之后,才微微拱手见礼,说道:“在下贺知行,乃是陈先生门下,见过这位贤兄和清长兄。”

  李志常心道:这凤山书院的陈立荣果然有些不凡之处,竟然能预感到我到来。(未完待续)

  ...

  请收藏:https://m.toun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