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一章 丰都鬼事_离魂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可是传说中的鬼城,我们完全有必要在这个地方多呆一些时间的。

  然而,导游在向我们介绍了有关这个地方来历和相关的情况后却让我大失所望:

  在把丰都称为鬼城的众多传说中,有两个人功不可没。这两人一个叫阴长生,一个叫王方平,相传从汉代起,他们曾先后在丰都县城东北角的平都山也就是今天的名山修道成仙,白日飞升。到了唐代,有人误将阴和王两人的姓连在一起,成为阴王,再讹传为阴间之王,于是丰都就成了阴曹地府。‘下笑世上士、沉魂北丰都’这是诗人李白游览丰都名山鬼城之后留下的诗句。如今,李白的诗句成了丰都名山鬼城的一幅名联。向世上之人昭示一个关于生与死、来与去的人生道理。丰都名山林木幽胜,风景如画。古木掩蔽的翠绿丛中,石径曲回,庙宇重叠。历朝历代的人们在沧桑的岁月积淀中,凭着丰富的想象和心中的奢望在名山之上,日积月累修建了阴阳界、奈河桥、十八层地狱等众多的景点,并根据道、佛、儒教的学说,塑造了大量的人、鬼、神的形象,同时把人世间原有的机构和设施一一搬到了阴间,构建了自身想象中的一个完整而庞大的阴间政府,充分挥阴间政府的职能,把人不能在阳间实现的愿望和理想以及种种恩怨都放到阴间解决,用自己心中的理想鬼神去惩恶扬善,使理想的鬼神成为人们生存的精神支柱。因为在他们心中相信善恶之人是存在因果报应,生死轮回的。传说人死之后阴魂不散,都要到长江北岸的丰都鬼城这个地方来报到,在这里接受阎罗天子的审判,判定功罪善恶,安排来世去向。这些游动的亡魂手持盖有阴司、城隍、丰都县府三枚大印的路引,匆匆赶到丰都鬼城转世升天,不敢耽搁,否则来迟一步就会成为孤魂野鬼,永无宁日。奈河桥是丰都鬼城中一个蕴含中国传统文化意味的地方。它位于丰都名山寥阳殿前,由三座大小、形制完全相同的石拱桥并列而成。桥面窄小,青石铺砌,略成弧形,每次只能行走一人。桥的两侧石栏雕花,桥下为一方池塘。桥头设有关卡,由阴间厉鬼日游神和夜游神昼夜把守。民间传说,奈河桥是人死之后,到阴间报道的必往之路。如果人活着的时候品行端正、行善积德,那么就有神灵保佑平安过桥;如果人活着的时候品行恶劣、行恶积怨,那么亡魂就会打入桥下血河,被池中铜蛇铁狗狂咬。《丰都宗教习俗调查》一书对此有过这样的描述:‘桥分三层,善人的亡魂可以安全地通过上层的桥;善恶兼半者的亡魂可以通过中间的桥;恶人的亡魂则过下层的桥’。恶人过桥时,都会被守桥的厉鬼识破拦住,并推往桥下波涛翻滚、血水横流

  请收藏:https://m.toun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