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10章 大芬兰王室重工集团_大时代的中华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华夏**全开的情况下,如果等到三个月后,华夏新的坦克生产线投入使用,那么生产的数量还能加倍,若是三班倒日夜不停的生产,华夏每月可以生产坦克一千九百辆。

  这些原本是为了准备参战后加强装甲师的规模和补充战损,顺带着卖一些给盟友作为战斗力的补充。

  现在却不用了,华夏重回中立国的身份,两大阵营的生意都做。

  坦克的主要制造成本是坦克火炮、机枪、发动机和悬挂装置以及装甲钢板。

  华夏一辆坦克制造所以成本一万四千华元,但是出售的价格却达到了五万华元,可以说工业附加值是极高的。

  之前利润率最高的是火炮利润,尤其是105口径的火炮利润达到了一倍,但比起陆战之王坦克两倍的利润还是有些不足。

  华夏将整个世界的军火贸易拉到了正常的水平,不管是战前还是战时,华夏的装备价格都是全世界相对较低的。

  和英法达成和平协议之后,其中就有不少军购方面的协议。

  在白头鹰这个工业强国站到同盟国阵营之后,作为全世界唯一能大量供应装备的华夏,英法从华夏参战前的被动强买变成了主动购买。

  不仅国内的军工产业赚钱,正在芬兰组建的大芬兰王室重工集团也将会在八个月后投入生产。

  这家名义上是大芬兰王室重工集团实际上却是华夏官方投资的军工集团,涵盖了从子弹到火炮的所有陆军装备生产和相关配件制造。

  原本芬兰是没有多少重工业的,更多的也就能生产一点步枪和手榴弹,在1906年第一次起义失败后甚至连步枪生产都无法做到。

  现在华夏官方借助三皇子韦辟成为芬兰王国国王的机会,几乎是垄断了芬兰的军工制造。

  当然这也是有代价的,华夏不仅未来的十年内需要保证十万以上陆军驻扎在芬兰,还要共享一定的生产资料且以华夏陆军部采购的价格为芬兰国防军提供装备。

  在俄国战败后,韦辟就从西伯利亚大铁路前往芬兰加冕为芬兰大公,并且韦珣的堂兄韦文禹也以摄政王叔的身份抵达芬兰担任名誉副相。

  不过华夏在芬兰短期内只是需要一个听话的小弟,其他各方面反而因为双方极为亲善的关系没有考虑,就连现在的大芬兰王室重工华夏也承诺将会在三十年后将所有权转移给国王韦辟。

  这是韦珣考虑现在的一战和未来的二战期间,华夏在北欧如果有一个工业不亚于意呆利的生产基地,那么可以获得的利益就会更多。

  芬兰方面也极为需要工业支持,尤其是军工方面。初初建国的芬兰人民极为担心自己的安全。

  双方的合作便是极好的各取所需,虽然暂时华夏官方可以从中获取高额的利润,但是最后的工厂和生产技术都是芬兰的。

  (之前有章节说过98K步枪生产价格只有24华元左右,实际上在二战时一支价格是在20-30美元,但一战二战的物价和货币价值不可以等同,一战时各国货币比二战值钱,而且因为金本位,缩水幅度不大且缩水原因是官方加印纸币影响的)

  (创作不易,书友们请到塔读阅读本书,塔读免费阅读的,算是对作者的支持吧,你的支持是作者码字的动力,书友Q群552866588)

  请收藏:https://m.toun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