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73章 春季攻势二_大时代的中华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斯科夫的俄军,随后爆炒俄军在爱沙尼亚布置的四十万兵力(不仅是瓦尔加布防,其他也有,只是这里极为重要)。

  双拳难敌四手,此时的沙俄西北方向撤退到了两湖防线,爱沙尼亚又被德军主力进攻,从明斯克推进的中部集团军更是将兵锋顶在在奥尔沙防线。

  更南部的德涅斯特防线几乎摇摇欲坠。

  因为奥匈帝国集中的奥地利军团和加利西亚军团对文尼察发起猛烈的攻击。

  击破文尼察不仅是为了击败沙俄,为了同盟国的利益,因为按照利益划分,基辅以南的乌克兰平原都是奥匈未来可以获得的领土。

  战争逐渐走向有利于同盟国的态势(此处指官方对民间的宣传,非指实际格局),奥匈矛盾重重的民族关系在此时罕见的有所缓和。

  因为奥匈帝国宣布将会在基辅以南册封一百个男爵爵位和数个公爵、侯爵。

  除此之外,允许各个匈牙利民族移民到基辅以南的平原进行开垦和种植。

  利益从来是缓和矛盾的最佳手段,年老成精的弗朗茨一世手段和眼光都不差。

  将还未占领的基辅以南平原的利益瓜分给贵族和平民,不仅可以让奥匈各个地区的贵族为了爵位和利益用心作战,平民迁徙到乌克兰平原更能巩固(最少奥匈看来是这样的)未来的统治。

  奥匈帝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要将这么多民族凝聚起来是非常困难的。

  仅有匈牙利人和奥地利人能够参与政治(中层以上),参加议会。

  其他民族比如捷克、斯拉夫人这些少数民族并无权进入。

  他们在奥匈帝国的组成部分中却占主体。这种不平等的待遇也使得他们渴望民族独立。

  二元制结构改革虽然使得奥匈帝国得以延续,但内部的民族矛盾实际上没有解决。

  但这些矛盾实际上都是因为奥匈帝国内部的各民族大贵族和利益阶层没有取得政治权力,民族主义不过是他们的手段。

  弗朗茨这一手可以说是在原本奥地利和匈牙利独享的蛋糕上,将还未到手的蛋糕分润给其他贵族。

  但这一手实际上依旧是治标不治本,因为利益而暂时齐心协力的作战,在往后的时间或许会因为利益到手而再次出现矛盾。

  因为贵族爵位不过是暂时缓和,他们想要的是政治上的话语权。

  不过不管怎样,弗朗茨这一手却是让原本充满矛盾的奥匈帝国军队都暂时团结在一起。

  原本作战意志不坚定的其他民族在军队在贵族军官的带领下用心作战。

  文尼察实在太难防御了,四面八方都没有什么险要的地形,双方加起来一百多万人围绕文尼察布置的堑壕和组织的进攻打得极为惨烈。

  贵族获得爵位,平民获得土地,这让奥匈的士兵作战勇敢。

  哪怕是战死,在占领乌克兰平原之后,他们也能获得三英亩的土地或者等价的战利品,这是除了伤残之外的额外抚恤。

  每天伤亡数千人,如此惨烈的战斗并未让双方退缩,反而不断的增兵。

  沙俄,似乎看起来摇摇欲坠。

  (创作不易,书友们请到塔读阅读本书,塔读免费阅读的,算是对作者的支持吧,你的支持是作者码字的动力,书友Q群552866588)

  请收藏:https://m.toun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