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03章 强国根本_大时代的中华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源充足,人口多则人力成本低,人力成本低就意味着这个国家可以以比多数国家较低的成本进行生产和建设,国家获得军用物资的成本就会更低。

  广袤的国土面积也意味着这个国家的自然资源更丰富、更全面。

  后世的前苏联在解体之后,大毛继承了大多数的家业,依靠着贩卖自然资源熬过了最艰难的时期。

  丰富的自然资源代表着这个国家根本不用惧怕像是英法目前贸易禁运这样的手段。

  相反,像是英国、日本这样的国家,有限的自然资源意味着他们很容易在被封锁之后快速崩溃。

  如白头鹰,建国初期和如今相比,凭借金矿以及优渥的移民政策,不仅弥补了人口资源上的短板,更是依靠着五大湖工业区以及其他工业区,在工业上和德国并驾齐驱。

  人口资源和自然资源决定的是生产成本,人口越多、资源越多,生产成本在同等条件下就会相对较低。

  目前华夏向同盟国贸易商品中,占据大多数的就是粗加工的半成品。

  可即便是这样,华夏的粗加工半成品也比其本土获得的成本低上一些。

  依靠着丰富的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华夏在花完搜刮三族八旗、土豪劣绅、满清旧官僚等阶层的财富之后,并没有出现太大的财政危机。

  而广袤的国土面积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战略空间。

  在抗战时期,华夏的军队一次次被重创,依靠着还算广袤的国土一直支撑着,一直战斗着。

  甚至全国上下喊出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这样雄壮悲凉的口号。

  在这样的口号下,华夏付出巨大的代价最终成为了胜利者。

  如果华夏像是波兰、丹麦、朝鲜这样的小国,日本人狂妄的三个月灭亡华夏的口号还真的可能实现。

  这还只是常规热武器战争情况下,战略空间大的好处。

  在未来进入类似冷战的情况下,如果华夏研发出来蘑菇弹等常规武器还好,如果没有研发出来,广袤的国土面积代表着华夏有更多的选择。

  摧毁了华夏的江浙、两广、东北、华北沿海还有湖广、还有晋豫、还有川陕滇黔、还有内外西北、还有现在华夏的叶尼塞河以东。

  先是沙俄依靠战略纵深将纵横欧洲的法兰西帝国拿破仑拖垮击败,之后又是苏联依靠战略纵深将连败波兰、丹麦、法国并且兵临莫斯科的德军击败。

  这无疑是对战略纵深的意义的最佳作证。

  所以,韦珣从一开始就不断的寻求华夏版图的扩张。

  不仅是因为他希望华夏的未来有更多更好的空间,华夏的国民有更多的资源,也不仅是因为他被鹰派思想影响之后的扩张企图和成就开辟万里疆土的霸业。

  最为根本的原因还是一句话:“一个国家强大的基础是要有广袤的国土面积。”

  让华夏在自然资源上没有短板,让华夏有更大的纵深空间,让华夏的经济更为强大,让华夏的国防更加高效和强悍,都离不开广袤的国土面积。

  (下一章将广袤的国土并不会给国家带来额外的国防压力,细节明天再见分晓)

  (创作不易,书友们请到塔读阅读本书,塔读免费阅读的,算是对作者的支持吧,你的支持是作者码字的动力,书友Q群552866588)

  请收藏:https://m.toun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