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65章 警惕金融陷阱-下_大时代的中华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营私”,“不顾大局”,将其革职,并勒令两个月以内“将经手款项缴清”。

  蔡乃煌接到满清的革职令,又羞又愤,向源丰润等钱庄火速追还官款。10月7日,外国银行突然宣布拒收21家上海钱庄的庄票,8日,源丰润应声而倒,亏欠公私款项达2000余万两,它在北京、天津等地的17家分号也同时歇业。

  《东方杂志》报道:源丰润天津分号歇业,天津总商会不得不帮助各商家向大清、交通、志成和直隶四家银行借银100万两以稳定人心。

  义善源是上海银钱业的另一支柱,它的大股东是李瀚章的儿子李经楚。李经楚任交通银行第一任总理时,帮理是袁世凯的亲信梁士诒。1910年底,盛宣怀就任邮传部尚书,为了夺回被袁世凯抢去的权、利并打击梁士诒的势力,秘查梁士诒在交通银行经手的帐目。

  当源丰润倒闭时,李经楚曾向交通银行借款287万余两,帮助义善源渡过了危机。听说盛宣怀查帐,李赶紧将交通银行借款归还,导致义善源上海总号仅剩现银7000两。命悬一线的义善源试图用手中所持有的上海各企业的股票向上海道借银10万两,却为新任道台刘燕冀一口拒绝。1911年3月下旬,义善源计无可出,只得宣布倒闭。

  这次金融风潮真正暴露的是清朝末年古老的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近代经济的发展。在投机狂潮中,政府没有对疯狂的投机采取一点措施,股票暴跌后,先期倒闭的正元等钱庄还只是中等规模,虽然对上海市面造成冲击,但冲击力毕竟有限,如果此时能妥为筹划,风波仍在可控制的范围之内。

  一方面外国银行釜底抽薪,另一方面朝中大员不懂现代经济的管理,为了权力的倾轧竟置经济发展的大局于不顾,而蔡乃煌为了个人泄愤,竟存心逼倒源丰润以还满清颜色,盛宣怀更是为了与梁士诒争权而间接逼倒义善源,使钱庄倒闭之风几乎无法遏止,最后共倒闭钱庄48家,超过了上海钱庄总数之半。

  当时的《时报》评论说:“此时财界扰乱已达其极,一般社会咸被其灾,于是全国乃宣告破产矣。”

  义善源破产后7个月,辛亥**爆发,清政府果真破产了。

  可以说这次橡胶股灾加剧了满清的毁灭。

  也让韦珣对之前严格限制股票市场进入华夏的决定。

  最开始禁止股票市场进入华夏的原因是担心华夏人没有经验被当作韭菜。

  在这一次橡胶股灾之中,华夏国民的利益没有受损,因为压根就没有入场,不入场又怎么会有盈亏的说法呢?

  也就是一些买办和有点外国关系网的人买了之后吃了亏。

  反倒是因为南洋这一片,华夏是最大的供应商,华夏借此获得了巨大的利益。

  这个利益不仅是当时华夏的金融人才操作股票获得的大量现金,还有华夏借此机会成为了全球最大也是最可靠的橡胶供应商,为南洋诸省开拓了一个坚实的支柱产业。

  如今的南洋橡胶,大陆的工业金属半成品,铝合金已经成为华夏在工业时代三大出口产品。

  【作者题外话】:忠告书友,莫入股市,莫碰赌博,不上赌桌或许不会赢钱,但绝对不会输。

  请收藏:https://m.toun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