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67章 乱子-中_大时代的中华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会议,以此事作为案例,同意民众的请求,那么华夏自建国之后被民意裹挟的首例就会出现。

  一个国家,尤其是华夏这样人口众多的国家,每年都会发生不少事情,到时候出现啥事都要被民意裹挟,只要闹的人够多,闹得够大,最后逼迫政F改变华夏的法律法规或者施政方针,国家发展战略,那成什么样了?

  这也是夏寿华最为担心的事情,他面对这样的事情没有处理的经验,所以才急匆匆的来找韦珣商议怎么解决。

  “现在民众情绪被煽动,安抚难度大。同意他们的请求,日后难免不会被他国势力从中左右国家的政局和发展方针。”

  韦珣听完之后也看出了这件事情的影响,面色严肃的继续说道:“不同意民众的要求,肯定不会如此轻易的散去,等到事情闹得全国皆知,可能会更难处理。”

  夏寿华叹气,惭愧说道:“老臣和内阁商议一天,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只能来和陛下请教一下如何处理。”

  “夏卿不用自责。”韦珣抬手打断了夏寿华的话,夏寿华之所以那么做,显然是不想因为这件事给自己的政治声誉带来影响。

  因为从加入韦珣的势力到华夏建国再到如今国力日盛,整个华夏都将这批开国功臣比作陈平张良刘伯温这样的人。

  找到韦珣,除了征询作为国家最高领袖—皇帝韦珣的意见,还有就是他实在不敢妄下决定。

  否则一个不好,开了先河,以后如此事件绝对不会少。

  让韦珣拿大的主意,最后哪怕是出了问题,他也不会成为最后背锅的人。

  也就是遇到韦珣这样经过后世教育三观正直的人他才敢这样做,或者历朝历代的皇帝,这样的事情肯定是你首相去办啊,办好了就是有功,办砸了就是丢官罢职或者身死誉(官场和以后的声誉)毁。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韦珣一直以来虽然军事天赋极好,不断的开创新的战法,让华夏的军威鼎盛,于民政、商贸、民事、交通运输、工业、农业等等各类事情虽然不是精通,但总能凭借自己远超时代的经验和见过的案例来一阵见血的给出建议。

  这让华夏中层高层的人都以往韦珣是先天而知之的人,甚至不少为了恭维韦珣以此邀宠、以此获得青云直上的人还出书说韦珣是天授之智,是命中注定的天子。

  加上两三千年的帝王天之子的神秘渲染,此类书籍,在民间受众极大。虽然韦珣没有给那些写书的人好脸色,但为了维护皇室,也因为法度并没有对这种演艺形式的书籍做出明确的处罚规定,此类书籍没有禁止。

  这也让韦珣后悔当初为什么没有仿造之前的历代皇帝搞什么避讳。

  原因就在于韦珣总觉得以往的皇帝总要让民间避讳什么字,避讳天子皇室之类的。

  总觉得新时代了,因为演义书籍就治罪什么的太不进步。

  夏寿华找韦珣来禀报这件事情,也是希望韦珣能给出一个好办法。

  请收藏:https://m.toun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