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00章 访问欧洲四_大时代的中华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很多的共同话题。

  听到韦珣夸赞总参谋制度,威廉二世也笑着说道:“华夏也建立了总参谋制度,我的军官回来之后对其评价颇高。”

  “华夏的总参谋部还只是初步的雏形,其在战争中的作用还没有充分的发挥。”

  “主要原因就在于华夏的军事教育体系建立才不到十年时间,缺乏优秀的军事理论人才。”

  “不过,随着华夏的军事理论完善,军事教育的普及,华夏涌现出大批军事理论人才。”

  说到这里,韦珣颇为自豪,显然对于自己创建的军事教育体系十分满意。

  “我从你身上丝毫没有见到华夏人特有的谦逊。”威廉二世微笑的看着韦珣年轻的面庞,感慨的说道:“柏林军事学院的院长对于你可是高度赞誉,已经成为成就最为杰出的肄业生了。你的新式陆军理论也被柏林军事学院纳入教学课程。真羡慕你如此年轻就有如此成就。”

  “威廉陛下对于德国的发展也做出了非常卓越的贡献,德国经济发展已经离欧洲第一不远了,工业产量超过英法总和也只是时间问题。”

  “公海舰队也实力大增,将德国从陆权国家迈向海权国家。”

  在两人的商业互吹之中,一行人到达了总参谋部。

  在极为隐秘的会议室中,韦珣、蒋百里、李鼎新、李燮和作为华夏代表,威廉二世、施里芬、提尔比茨、毛奇作为德国代表。

  毛奇作为总参谋长开始讲解施里芬计划,韦珣等人认真的听着。

  “施里芬计划”的基本战略思想,以三个字来概括,就是打“时间差”,集中优势兵力先行击败一个国家。

  利用德国兵力动员迅速的优势,先行击败法国,而后回头集中力量对抗俄罗斯。施里芬判断,俄罗斯落后的军事动员体制使得俄国至少需要6到8周才能完成对德国的军事集结。

  而在这段时间内,拥有毛奇时代主持修建的密集铁路网与高明的智慧,德国完全有能力迅速完成军事集结调动并打败法国。

  不过听到这个计划的详细情况之后,韦珣对李燮和点头示意。

  李燮和站出来对几人敬礼之后才结果指挥杆在沙盘上讲解道:“相信德国已经对于华夏在近几年的战争中使用的新式战术,对于防御一方的巨大优势。”

  众人都点头表示极为了解。

  李燮和继续说道:“以德国的工业和海军实力,在短期内两线作战没有问题,但是一旦计划出现波折,补给的短缺即便是德国世界第一的陆军也会被击败。”

  “尤其是英国人完全有能力封锁德国沿海,使德国无法从海路获得工业材料。”

  “根据我国皇帝陛下提出的作战计划,一旦和协约国发生战争,德国、奥匈帝国、意呆利三位盟友应该利用地形和堑壕,组成大纵深堑壕防线,一步步消耗英国、法国、沙俄的有生力量。”

  “以华夏多次的战斗经验,假如我们实行防御作战计划,在人员伤亡对比方面,最少能达到五比一,在弹药和物资消耗方面能减少近一倍。”

  请收藏:https://m.toun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