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九十七章:川军的心思_血魂193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川军的心思

  1937年9月1日,杨森带兵从贵州出发,徒步跋涉,用24天走完了50天的路程,到达湖南辰溪;然后乘车船转到上海,随即投入淞沪抗战。

  杨森所部川军,多年来经历的四川内战,战术水平相当落后;骤然面对着装备精良,训练纯熟的日军,处于极大的劣势。而川军将士奋力拼杀,舍出热血头颅,与日寇决战。杨森任军长的20军(下辖两师4旅8团约12000人),投入蕰藻浜,陈家行战场。向文彬团长率全团在顿吾寺力战竟日,与日寇反复拉锯,最后全团营长仅剩一人,连长非死即伤,排长剩4人,士兵仅剩120余名,而阵地未丢失;林相侯团长不幸中弹殉国,所部官兵被打得只剩一个营;杨森的侄儿,134师师长杨汉忠亲临前线督战,也中枪受伤……在七天的血战中,20军战死2000多人,受伤5000余人,团营长伤亡20多人,连排长伤亡200多人。战后,最高当局当面夸耀杨森的英勇,杨森差一点眼泪就流下来了:委座,我的一万二弟兄,现在只剩五千了啊……

  更惨烈的是郭汝栋所部43军26师。43军也是杨森的旧部,只辖有26师一个师约七千人。他们经过46天跋涉,于10月16日到达昆山,次日就进入大场阵地,接替因为伤亡过大而不得不撤换休整的中央军36师。宋希濂看着川军瘦弱的士兵和破旧的装备,都不禁担心,他们能不能守住啊。

  相对日军,川军的装备简陋得可怜,更可怜的是他们缺乏战争的经验。曾有一次,日军数辆薄皮坦克进攻大场,遭到中央军炮兵射击后,仓皇撤退。川军跃出战壕追击,把坦克团团围住,却发现没有办法射穿他们的乌龟壳。于是一个营的弟兄,绝大部分都冤枉地倒在鬼子坦克的机枪扫射下。

  就是这样,川军也不曾退缩,打冷枪,扔手榴弹,咬牙肉搏。坚持了七天七夜之后,26师四个团长阵亡两个,14个营长伤亡13个,连排长伤亡250多……全师仅剩下七百名还能站起的士兵,伤亡率高达90%!然而阵地依然没有丢!因此,26师被评为淞沪会战中最优秀的部队之一。

  杨森和郭汝栋所部川军,在上海遭到了惨重损失,然而因为杨森和最高当局关系比较好,他们基本受到公正对待。淞沪会战是一个大熔炉,全国各军不分派系投入战场,并肩作战,“要死一起死”,也算豪迈酣畅。

  相比之下,以刘湘为首的川军主力,则被最高当局视为眼中钉肉中刺,理所当然在战场上遭到了歧视与虐待,陷入日寇炮火与友军白眼的前后夹击之中。

  单说北路川军,即22集团军(邓锡侯为司令,辖41,45,47三个军)从

  请收藏:https://m.toun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