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第十二章 旌旗未卷 第十八节(此节枯燥,可以不看)_大汉帝国风云录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更是成了人们竞相攀比花钱的地方。

  贫苦百姓们在奢华之风的影响下,日子越来越艰难。儒家的核心是礼。

  礼制纷繁复杂,诸多礼仪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花费很多钱财,而最花钱的就是婚礼和丧礼。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家资一般在数万钱至十余万钱之间。而一个男子的聘金数基本上是其家资的总数,在万余钱至数万钱之间,加上婚宴花费,一个男子娶亲就足以让其家一贫如洗。

  至于丧葬花费更是惊人,孝是儒家仁德治国的根本,是对人的最基本要求。

  人们为了表达自己的孝行,首先提倡厚葬。厚葬之风自秦开始,到本朝更是愈演愈烈。

  曾有人对厚葬习俗感叹说,

  “世以厚葬为德,薄终为鄙,富者奢僭,贫者殚财,法令不能禁,礼仪不能达。”因为埋葬死者而弄得倾家荡产,而卖身为奴,而贪赃枉法,而铤而走险者比比皆是,致使活着的人往往无法维持生活,境遇悲惨。

  孝文皇帝、孝景皇帝、光武皇帝都曾针对这一弊病而提倡

  “薄葬送终”,甚至下诏颁令,但收效甚微。原因很简单,本朝奉行的是儒家学说,要求人们学习《四五经》,加强

  “六艺”的教育,通过道德、名节、礼法和知识的教养和修习,使受教者的日常生活包括衣食住行、待人接物等等,都要接近儒家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在社会上做一个仁、义、礼、智、信五常毕备的拳拳志士,成为温、良、恭、俭、让五德在身的彬彬君子。

  试想在忠孝仁义礼已经深入一个民族、一个王朝骨髓的情况下,一道法令能遏制人们对

  “孝”的尊崇吗?物极必反,这个问题在大汉稳定时期或许对社稷的危害不严重,但在如今天下未定、百废俱兴之期,这个问题就直接影响到了百姓的生存,社稷的稳定。

  为了解决这一类诸如影响百姓生活,影响社稷安危的诸多问题,朝廷同样需要从儒学上下手,同样需要一个新儒学,需要一个既能教导人们遵守礼法名教,又能教导人们

  “恭俭朴素”的新儒学,让天下百姓都能安居乐业。李玮接着又借助《黄帝四经》说到了

  “文武兼备、轻赋薄徭、贵柔守雌”等等关于道家黄老之学在戍守疆土、与民修养、选拔人才等等国策上的优越之处。

  “朝廷的目标是儒道合一,以儒为主,以道为辅,实现一种‘无为而有为’的治国理念。”李玮郑重提出了朝廷支持儒道相融的建议。

  对于朝廷来说,单单依靠经学和道家黄老之学都无法解决在中兴大业推进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目前情况下,唯一的办法就是援道入儒,儒道相融,继而在新经学的基础上再创新儒学。

  儒学是以伦理、政治为轴心的人文之学,以孔子、孟子为代表

  请收藏:https://m.toun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