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59 北上_大宋有毒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上都归自己辖制,随便调用怕是不太好使,但借点马匹还是没问题的。

  想来禁军的指挥使也不会在这方面和自己作对,如果有那就再杀一遍,正好让对火枪还不是特别熟悉的士兵练练手,整天对着河面发射肯定没有射杀活人效果好。

  离开江陵八天,一万一千多七星军外加所有装备辎重就已经在京兆府城外安营扎寨了,而洪涛和蒋二郎则带着一队卫兵马不停蹄的奔向十多里外的渭桥镇。

  “可惜了,这么好的地方,几年下来却变成了如此光景,败家啊!”洪涛最后一次来渭桥镇还是元丰八年,也就是1085年初,算一算整整十年了,此地的变化很大,大到让人有点不敢相认。

  但这种变化不是往好的方面而是衰退,现在渭桥镇的规模和十年前差不多,北伐之前为了提高产量后建的很多外围工坊、厂房大多已经荒废,不能说残垣断壁,也称得上荒草丛生。

  你要说钢铁产量过剩,不得不减产也成,可实际情况离过剩还差十万八千里呢。渭桥镇、大名府的产量加一起都不够禁军全体换装的,也无法供应全国胆铜的生铁产量。更别提广大农村的钢制农具普及,再弄十个渭桥镇出来都是杯水车薪,怎么会出现废弃的情况呢?

  这事儿高翠峰复任时提过,工坊被赎买之后朝廷确实想好好经营,但很多事不是想法好就能做好的。

  朝廷缺乏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又不会经营管理,凡是沾得到边的部门都会派驻官员蹭功绩,整天全在扯皮,就算有个别明白人也无法提高效率。

  没几年工坊的产能就萎缩了好几倍,工匠也流失的厉害,不得不从其他工坊抽调人手过来撑门面,结果适得其反。

  老式的工匠根本玩不转这些设备,更不明白新的工序流程,不光没把产能提上去,还弄坏了两座高炉伤了不少人。进货原料和出货成品账目被两种会计方式一搅合,更是混乱不堪,浪费贪墨现象严重。

  眼看偌大的工坊面临停工的局面,朝廷才不得不重新启用高翠峰,但各项拨款迟迟不到位,高翠峰又不是神仙,面对此种局面也只能用仅有的设备和人手慢慢恢复。

  难道说都快七年了,促进社还支援了不少熟练工匠,工坊的生产还没恢复如初?这么算起来的话,高翠峰的经营管理水平好像也不咋地嘛。

  事实上,高翠峰都快把吃奶的劲儿使出来了,要不是有促进社的工匠和顺风邮局提供的贷款顶着,他根本就坚持不了这么长时间。

  没错,高翠峰是渭桥镇和大名府的一把手不假,但身边还有不少朝廷官吏牵绊,根本没法全力以赴抓生产,大部分精力全都用到内斗上面去了。

  也就是他熟悉朝堂势力才能勉强稳住局面,换成洪涛自己来经营的话也只有两个结果

  请收藏:https://m.toun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