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2章 大数据(伪)押题_我在古代开书坊(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宋凌霄研究了一番系统,发现所谓的产品模块,其实就是通过凌霄书坊制作出来的出版物,眼下凌霄书坊还没有自己制作过出版物,所以产品那一栏还是空白,只有一本产品说明。

  一般人多多少少都有一些阅读障碍,尤其是在看到密密麻麻的说明书时,通常会选择略过,或是在遇到问题时再针对问题去看说明书。

  宋凌霄则没有这个问题,传统出版社主编当初在面试他时,就发现了他的优点不管多么枯燥的文字内容,他都能从头到尾读完,阅读速度快,理解能力强,这是作为编辑的一种天赋。

  宋凌霄看完说明书,大致了解到这个书坊经营系统是怎么评估一本书的,首先就是书的内容,分为学识和游历两个部分,学识是对既有知识的沉淀,游历则代表对大千世界的了解,无论是什么书,内容好坏,都以此两点作为评判标准。

  其次是书的装帧,分为工匠艺术两个部分,工匠与书的选纸、用料、印刷技术有关,艺术则与书的排版、封面设计、插图有关,相当于一个是技术,一个是审美。

  最后就是商业,一本书完成制作流程之后,就要拿出来面向市场,书籍的营销推广,对于后世的商业出版来说是最为重要的一环,往往一位大编辑能够在出版社屹立不倒,凭的不是他的学养或作者资源,而是他的销售渠道和对市场的把握,说起来是很现实,商业出版毕竟是用码洋来衡量成败的。

  书坊经营系统里推出的每一个产品,都具有这五项数值。而这五项数值不是凭空而来,它与参与到出版工作中的雇员和设施有关。

  这五项数值,最终影响着一个产品的销售额,也就是后世所说的“码洋”,也就是一本书的定价乘以销售数量。

  码洋代表一本书的成绩,而不是实际销售额,因为出版物经常会参与打折,实际销售的定价往往不是写在封底上的定价。

  宋凌霄猜测,最终结算系统里导出的净钱,就是码洋。

  想这么多,不如实操一遍。

  宋凌霄点击新建一个产品,产品属性选择书。

  难道除了书还有别的宋凌霄纳闷。

  他接着往下看,就是要拉雇员和设施进来。

  雇员和设施目前各只有一个选择,宋凌霄也没有其他选择,就把这两个卡片拉进来。

  云澜编修1级书铺销售1级

  两个卡片散发出金光,混合在一起,融入还是白板一块的新书中。

  提醒:设施缺少纸坊、刻坊、仓库,是否使用现银购买临时使用权

  提醒:需要花费现银30两。

  宋凌霄忍痛点了确认,自己刚到手的80两年租金,连个响都没听见,就没了30两。

  三张写着临时设施的卡片融入到白板一块的新书之中,散发一阵金光,又恢复如初。

  筹备阶段结束,现在开始内容

  请收藏:https://m.toun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