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53章 立国华夏_君临战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草的变法议案,以及新的官品制度,任命名单等,呈递给君上,其实这些文件,提前辰凌已经阅读,并给出自己的意见,重新更改过,现在在朝堂上只是走一个过程,盖上玉玺王印,赋予其合法性。

  华夏王朝的变革新政文书,将从今日开始推行,对于燕国,乃至全天下都是一件大事件。

  官制分为三省六部,把朝廷部门运转更加详细化、制度化,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丞相权力,加强王权,但是又建立了军机处、内阁等,不让皇帝专断独行,要听从一下内阁的建议。

  这是辰凌担心以后的子孙做了皇帝后,权力高度集中,一旦昏庸,或者被内侍太监、后宫贵妃掌权,将祸害朝政,愚弄百姓,使得社稷倒塌。

  在三省六部外,继续增设御史台、军械局、纺织局、船舶局、地方刑狱司、学士院、科研院等,取消封地赏赐制,改为俸禄制,在军事上,设立地方军区,但是不可干涉民政,而且将领任命权和统兵权分开,限制地方割据等。

  这番变革下来,把组织系统化、正规化、制度化,一层管一层,各部门分开,职责不同了,向上级汇报政绩也不同,相互之间,不能跨部门行使权力,这样一来,减少官员乱管乱插手的现象。

  燕国轰轰烈烈的变革,再一次成为焦点,由于前三次使得燕国百姓见到了实惠,国家富强,立竿见影,所以这一次,百姓出于惯性和信任,没有多少抗拒,从中央到地方,认真贯彻推行。

  由于燕国的纺织业、制造业、矿石冶铁业发达,远高出了诸侯和番邦,因此经济强大,改善百姓的生活,变得富裕而充实,在教育方面,不再只从察举制和孝廉制选取士子,而是通过小学、中学、太学,层层科举选拔,做官的要学政治、律法与综合知识;学生除做官外,还有经商、科研、从医、入伍等多行业发展。

  半个月过去,变法的强劲势头,终于平静许多,新任名的三省六部各衙门,都运转正常了。

  而这些日子,秦、魏、楚、韩仅存的四国诸侯,联系紧密,纷纷在扩军,加强防御和结盟联系,企图阻断华夏国下一步的统一步伐!

  燕国更改华夏国号,深意已经很明显,就是唯一打造全新的王朝,代周而立,灭掉余下四国,那是必然的,所以没有了侥幸心理,大战在所难免。

  处理完国政,辰凌召集军机处大臣入宫,商讨下一步军事动作。

  首批军机大臣,都是朝中重臣,一共有九位,分别是乐毅、剧辛、范睢、苏秦、秦开、荆燕、廉颇、顾彦章、杨延和,分别是主管政务、经济、军事、外交的几位重量级大臣。

  每人有一张赞同票或反对票,做决定时,匿名投出,而君主有最终的决定权和否定权。

  辰凌环顾一周,说出自己的策略:“诸位重卿,统一战争,我华夏国已经筹备多年,兵强马壮,正是趁着四国元气未恢复之前,迅速再破四国诸侯联盟,所以寡人打算立即派大军渡河攻魏,不知卿家们以为如何?”

  请收藏:https://m.toun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