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20章 甘茂离秦_君临战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秦国重新整革了朝纲与官员,新的朝廷开始运营,一切恢复当初惠文王在世的时候,凡事都按照商鞅制定的法令办事,大有复古的迹象。

  甘茂称病在家,研究了一番赵、魏、齐、楚四国的实力,反复衡量一番,觉得能去的首推魏国,其次是齐国,再者是赵国、楚国两国,燕与韩可以忽略。

  虽然他曾统兵在河东之地,没少屠杀魏人,击败魏军,夺取魏国城池,但是那是国战,各为其主,如果他手软,战死的就是他,没有功绩,再去它国,根本不会受重用,这就是战国生存法则。

  魏国地处中原核心位置,改革较为彻底,虽然内争外斗不断,魏王又不是明主,但整体实力不错,言论自由,这也是许多半百谋臣和名士,最后回魏徙居的原因。

  齐国看似繁盛,实则没有经过大型变法,法令难通,都是老旧贵族掌权,控制着齐国的经济、民生的命脉,越发展越受到制约,最后危及生死存亡。

  楚国地处南蛮,他虽然是楚国下蔡人,但对楚国没有什么感情,而且楚国的元老贵族,腐化严重,制约着楚国的强大,看似疆域辽阔,其实真正管辖、能纳税上来的直属地没有那么大,一半都不到,难有大作为。

  赵国正推行胡服骑射,赵王也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君王,按理说,去赵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战国刚变法,最后变法能像秦一样彻底,能否坚持下去,数代传承,就不好说了,而且赵国人才鼎盛,不缺乏策士,他去了,赵国也不会多重视。

  唯独魏国,听说公孙衍和张仪都卧病了,正好缺少策士,总领国政,以甘茂的才能,即便不如公孙衍和张仪,但是也是一代名士,机会还是有的。

  正好这时,宣太后打算把武王后,曾经的魏国公主送回魏国,除了护送遗孀的使命,另外向魏王追问何时让魏军从函谷关里撤离之事,当时七雄会盟在魏商定,函谷关要三年后归还秦国,前提是秦国不能异动,出兵抢夺,但魏军要从函谷关内,撤回函谷关镇守,不得在潼关外河西秦川土地上伤害秦地百姓。

  但是镇守河西的魏军们,多年来遭受秦国虎狼之师的压迫屠杀,他们的亲人和战友,死于秦国甲士戈下的,不计其数,这股秦魏仇恨,延续数十年,不是一朝一夕能抚平的。

  因此魏军武卒在潼关外,函谷关内,四处屠杀秦人,奸淫掳掠,烧杀抢夺,屠村烧庄,时有发生,报复秦人的狠辣,曾犯下的罪行,士兵们的行为没有对错,毕竟仇恨太深了,谁能控制得住?许多魏人当兵与秦交战,就是为了报仇。

  驻扎此地的魏军将领,也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纵容了部将,一时也不撤军,堵在秦国潼关门户外,每日搜寻当地的村户,进行罪行,无辜的百姓遭殃,

  请收藏:https://m.toun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