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96章 堂前争帅职_君临战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名亲信推到副帅的位置,一箭三雕,果然厉害。

  魏太子见形势不好,暂时顾不上搬到辰凌了,机会稍纵即逝,他站出来道:“父王,儿臣也要推举一人,此人乃是山河榜上的著名剑客,一代高手,林惊羽,青衣门的真传弟子,在门派中不但修习一身绝世无双的剑术,而且对兵家著作也有研究,堪当左路军统帅,如有竞争者,可在军前比武夺印。”

  魏太子的势力已经扩大,只是军方他渗透不了太多,这次亲自前往圣地,请出了这么一位高手,来为他增势,打压其它王子,以绝消那些王子夺权争位的念头,尤其是二殿下魏钰,目前是他强劲的对手。

  在这政治争斗中,辰凌的威胁反而降低为次,一时可搁置下来,捞取更大好处和利益。

  这一切变化,都在魏襄王预料之中,君王不怕臣子争论不休,党派林立,就怕所有臣子都众口一词,逼得他骑虎难下,只能跟着群臣的方向,被牵着鼻子走。

  党派越多,倾轧不断,这些势力往往越要听命于大王,因为他们的权力和利益都来自君王,朝政适当争斗一番,有利于平衡各阶层的势力,听取不同的声音和意见,不能使一家独大,对王权构成威胁。

  当然,这需要君王有足够的能力和洞察力,否则朝廷斗得四分五裂,一个错误的决策,有可能造成朝政千疮百孔。

  在辰凌这个漩涡问题上,魏王只是抛出后面更重要的夺帅之事,使得各方势力已经顾不得问罪辰凌了,直接插到重点上,推荐将领,尽可能为己方获取一个出征为将的名额。

  在战国时代,预备役正规军刚刚推行数十年,将领并没有培养那么多,很多时候,临出兵前,需要朝中大臣进行一轮的推荐,选拔一些名额,与军中一批将领配合混编,凑齐三军诸将数后一起出征。

  从头到尾,辰凌都没有说上一句话,也没需要他自己辩解,跟不关己事一般,这就是政治,有时候打了一圈,当事人都没有任何话语权,只是作为导火索出现,事后的发展,完全不受他的控制,也没有自己雪昭论辩的机会。

  这时一番推荐后,魏王忽然朗声问道:“都骑卫营统领辰凌何在?”

  辰凌正在出神,感慨官场的黑暗和无奈,思考着将来自己回燕任君王,该如何割除一些旧制和为官陋习,如何与后世先进的运行体质,逐步结合,既不冒进,也不固步保守。

  一旁的禁卫营统领推了他一下胳膊,低声道:“大王叫你呢。”

  辰凌这才回过神,大踏步走出,拱手一礼道:“回大王,臣辰凌在此!”

  魏襄王看了他一眼,意味深长道:“辰都统,这几个月,你代魏国出征,助燕平乱,立我大魏的威信,燕国派使节送来的书信中,就有提及,称莫敢忘记此次平乱之功,对我魏国感恩戴德,哈哈,不费多少兵马,就能让一个老牌战国,如此诚服,都是卿之功也,寡人甚是欣慰,破格擢升你大将军之衔,爵位十六级[大上造],黄金千两、绫罗五百匹,侍女一百人,高官功勋区豪宅一所,以后要更加为我大魏效力!”

  辰凌拱手一诺道:“臣谢大王赏赐!”

  群臣一惊,都看出大王对辰凌很是看重,这一年来,他从无爵的甲士,一路飙升,河东战场归来,擢升六级爵[官大夫],河西破秦之后,被擢升爵位至第十四级[右更],现在连升两级,变成了[大上造],已经逼近王侯了,如果这次灭卫有赫赫战功,只怕能位比王公贵族的公卿侯了。

  魏太子含恨在心,却无可奈何,心想找机会,让林惊羽与辰凌比试,打压一番,最好能废掉他,免得在本太子面前耀武扬威,成为绊脚石。

  请收藏:https://m.toun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