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11章 早朝议政_君临战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压,说服齐王同意退兵,昨日齐军已经签订退兵协议,数十万齐军撤出了燕国边界,目前我燕军重掌控边疆,抵御外侵,保家卫国,我燕国终于复国独立了。”

  这些文武大臣,一些听说了,但大部分还不清楚,得知这个消息后,纷纷高兴议论,不断叫好,有些老臣竟痛哭嚎叫起来,大喊燕王先宗,储君圣明之类的,典型的文人儒士马后炮。

  “天佑大燕啊……”

  “燕国中兴有望了,燕人之福啊!”

  “储君英明圣主,太后福泽天下……”

  辰凌伸手止住这些呼声,没有意义,他要思考的,是如何开展下一步,放任这些老臣没有方向地治国下去,燕国仍是一个落后的半农半奴的诸侯国,地广人稀,百姓民智未开,难以崛起。

  “这第一件事,是齐国退兵,燕国得以保全,这是燕**民上下团结一心,共同抵御外敌,同仇敌忾的成果,立即昭告燕国境内各郡县城邑,燕国复国了,百废待兴,即将推出新法,安置流民,重新设立地方机构,分封土地!”

  郭隗迈前一步道:“储君,还有十日就是年关了,应该择日祭祀宗庙,正式登基大典,成为燕王正名,名正则言顺,以免诸侯国虎视眈眈,还有内患兴风作浪!”

  “请储君登基大典,正名燕王,确立年号!”群臣同时高呼,众望所归。

  辰凌微微点头,开口道:“好,这件事就由郭卿及宗正纪绛负责祭祀宗庙之事,选吉日登基,王号曰昭,年号昭王元年,登基后,寡人就是燕昭王,昭雪国耻之意,希望有朝之日,能反攻齐国,洗掉燕国濒临覆亡的耻辱!”

  群臣喝彩,热血沸腾,纷纷支持储君的决策。

  辰凌继续道:“第二件事,是治国方向,燕国旧制,六百年未曾变革,奄奄一息,险些被齐国吞并,再看东方六国相继变法,富国强兵,而燕国已经是战国七雄之末,几乎要被挤出了战国七雄的行列,创新者生,守旧者亡,燕国因循旧制数百年,守出了富,还是守出了强?抑或守出了土地?诸位卿家说,燕国该不该推行变革,让燕国富强起来!”

  这些文官武将大多被齐军、子之乱军、胡人的军队赶得像丧家之犬,亡国之奴,深深知道,如果还按老路还走,燕国休想强盛起来,都点头默声,听储君接着说。

  “自古以来,有魏、齐、楚、秦、韩相继变法,都逐渐富强起来,赵国的赵武灵王也正在效仿胡人的骑射胡服,打算改良骑兵,六国经过变法,任何一国,都不是燕国能对抗的,因此,要洗雪耻辱,赶超诸侯,称霸天下,就必须寻求一条治国良策,苏丞相,你说治国之道,哪种适合燕国?”

  苏秦在鬼谷宗研习纵横捭阖之术,对百家言论也多有钻研,思维敏捷,才学广博,说道:“自古有道家王道治国、儒家仁道治国、法家治国、霸道治国等等,纵观五国办法成效,唯有法家治国,才是根本的变法之路,其它治国言论,都虚无缥缈,难以实行,毫无实际意义。”

  “但推行法制,则必须要国君支持,而且要坚定不移的支持,君臣始终要同心同德,否则,法令难以统一,变法难见成效。列国变法的道路,无一不铺满了鲜血。韩国申不害尚只是整肃吏治,已经是血雨腥风了,更何况秦国天翻地覆的彻底变法,更是血腥异常,这才有后世强大的秦国!”

  “像我燕国目前赤贫如洗,地广人稀,各地机构混乱,非强力法制无以拯救,法制推行如排山倒海,激起的回力亦是天摇地动,没有同心同德力挽狂澜的君臣相知,变法者自己就会被混乱的动荡无情的吞噬,谈何强国大志?”

  请收藏:https://m.toun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