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百四十九章 孔明先生_三国骑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互约定不去侵扰胡昭周围。

  而现在,年近七旬精神依旧抖擞的这位孔明先生正在亭中讲学;听讲的除了皇帝外,还有许多黄门侍郎、当值的宿卫郎官,以及侍中、常侍。

  关羽也不时来听讲,他的那一套学问只适合做家传,不适合教育皇帝。

  胡昭长期有教无类,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讲课方式生动、生趣;为皇帝分析当下形势、事件时援引典故信手拈来,能讲的十分通透。

  今日胡昭又在为皇帝分析陈国的六部卿、少卿的人选优劣;陈国的六部的名称、指责与汉尚书六部稍稍有些区别。

  陈国六部以式部为首,式部既是汉室尚书省的吏部,是确定礼仪规格的机构。

  比如罗蒙的两个儿子罗式、罗宪,式宪有楷模、标准的意思;式,可以解释为公式、教条;宪,本身就是法度、典范、历法的含义。

  将吏部改名为式部,合乎一定的道理……但这却是对儒家士人的挑衅。

  很早之前田信确立陈国官制之时,草拟、最初的六部就是以吏部为主;现在汉室尚书省跟进,田信自己却把吏部改为式部,这引发的议论、推测涵盖朝野、敌我。

  陈国官制可以用六部、五寺、三院,两监、一府来概括,先是六部,有式部卿胡潜、兵部卿虞世方、吏部卿杨阜、工部卿周白、户部卿遥授徐祚、刑部卿遥授张温。

  此外还有奉常寺、鸿胪寺、光禄寺、大理寺、内务寺这五个六部外的补充机构;三院是督察院、枢密院、议政院;两监是国子监、钦天监,一府是专管田氏宗族的宗人府。

  从先秦传承至前汉、后汉,再到季汉的三公九卿制度,终于在田信手里完成了全面的改组。

  这一套官制里,并不涉及府兵、汉僮义从的指挥、统率机构;显然一切兵权,还是以‘北府’为核心。

  到目前为止,北府里所有的中将、少将,并不兼任地方郡守,或中枢职务。

  这种有目的的分割,很受胡昭的推崇……再推崇,也要诟病礼部改名为式部。好端端的改这样一个无意义,却象征性很大的机构名称,那目的就是冲着‘礼’字的象征性去的。

  对此胡昭能有什么办法?

  一点办法都没有,毕竟如今天下绝大多数人士人都是叛臣,或家族、本人有过背叛的履历、污点。两汉对待孔家不薄,既有二王三恪奉殷商子姓宗庙的宋公,也有几乎半世袭的博士。

  汉军北伐期间,关东还一度闹出复辟汉帝的闹剧来。始作俑者杨俊、颜斐、郭奕这些人齐刷刷的跑到岭南做官去了,弄得黑锅黏在关东士人头顶上,甩都甩不掉。

  现在好了,孔家的宋公没了,由大将军为宋公,嗣奉殷商宗庙。

  至午休时,胡昭与关羽一起用餐,讨论皇帝的课程、学业。

  午餐相对丰盛一点,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大将军体型匀称,终于可以放开饮食,偶尔能吃一些大油重盐之物……比如田信冬季送来的烟熏肉。

  风干、盐淹,做酱是常见的肉类保存方式,烟熏属于少见的储存方式。

  指南车、烟熏肉一起送到江都,关羽想明白用意后,心中那点芥蒂也就消散了。

  很显然,白虹剑当众旋转去找什么妖魔,一定是因为指南车的磁石手段;让曹丕吸烟,纯粹就是为了用烟气去呛、折腾、戏弄曹丕。

  肉条都能用烟气熏成黑乎乎不腐的干肉,就别说人的肺腑。

  自己能想明白这些关键,可就怕皇帝想不明白。

  彼此有心结,自己去说不一定有用,得让胡昭这样深受皇帝崇敬的人来引导。

  同时最重要的是,不能泄露指南车、烟熏肉,与当日的关系。

  通过这段时间的旁听,关羽大致认为胡昭是个可以托付心事的人,就夹起熏肉薄片送服入口:“孔明先生,可知关某难言之隐?”

  请收藏:https://m.toun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