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百三十二章 驳封_三国骑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江都,北宫兰台。

  关羽阅览今年需要入阁储放的文档目录,这类文档一经选录就会永远存在于兰台中,除非发生人力不可抗拒的灾难。

  汉室所藏的先秦文档在王莽之乱中损失一部分,这次天下大乱,虽经过补救,但还是遗失了许多。

  其实,因为今文经、古文经的长期争斗,让各方大儒对古墓考古十分的积极。

  任何古墓的文献出土,都会引发两汉大儒的兴趣,六七十岁的大儒为了考古而高兴的奔波,实属正常。

  不提古文献的重要性,以及可能存在的重大利益,光是考古本身获取知识就很吸引人。

  直至汉末,荀爽等老一辈大儒、名士,依旧热衷于考古。

  至于各路诸侯大规模有组织挖坟取金时,已经没人在意一同出土的文献……

  如今天下将定,收集各种零散的古文献已经成了兰台、东观两座图书机构的职能、责任。

  都是图书馆,可现在的兰台、东观职能上已经发生详细的划分,兰台重在收藏以及保护各种古文献竹简,如何辨认、解读,就是历代兰台御史、博士们的职责。

  而东观则是一座成型的图书馆,里面的文档都是完整的文档,或者相对完整的文档。

  因田信推广简体字的原因,这种势不可挡的形势面前,东观存书有原文抄本、隶书抄本、简体楷书抄本三种,以保证图书内容不会被人为篡改。

  现在关羽阅读的也仅仅是兰台需要收藏、保护的古文献目录,许多竹简是零散状态,需要辨认、重编、解读。但也有许多因为战争而遗失、流传的个人笔记、日记。

  这类笔记经过兰台认可,原件会收藏到兰台进行保护,三种手抄本则会储放在东观,以供君臣借阅。

  关羽来兰台,就是找这类主人遗失的笔记进行阅读,以切实了解天下各地,各个阶层遭遇的具体状况。

  当然了,因为笔记主人的经历、性格、立场不同,所以笔记里往往有很多冒犯的字眼,但这里是兰台,不需要自己骗自己,照常收录即可。只是原文誊抄到东观的手抄本,会用一些别字、近义词来代替敏感字眼。

  关羽不仅仅是自己来看,随他而来的宋公国史官也会在兰台誊抄副本,以增加宋公室的学术底蕴。

  而优良纸张的出现,让文化的传播更为效率,且低成本。

  兰台里,还收藏着许多田信的缴获,比如徐晃贴身携带的随军记录,也有张辽的。这些记录载体是竹简,所以只有近年的笔录,太过久远的记录要么有目的的销毁,要么重新总结经验后留作家传。

  还有许多魏军将领与曹操的书信联系的帛书,主要是曹操发给各将的帛书,被这些曹魏元老将军贴身携带。

  与往日一样,关羽亲自打开箱子,拿起这些曹操帛书、徐晃、张辽的笔记、家书,驱虫的

  请收藏:https://m.toun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