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九十二章 盛世_三国骑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切为了军事进行服务。

  南阳宛城本是天下有名的大邑,可黄巾以来的战乱彻底摧毁了这里。

  新修筑的邓邑虽然规划的颇有气象,可随着北府改编,田信迁移人口开发岭南,邓邑以惊人的速度开始衰败。

  与邓邑隔岸比邻的襄阳至今空荡荡的,一点也没有刘表时期的繁华。甚至襄阳城中有大片的宅基地、空地被开垦,成了农田、菜地。

  江都也是,江都士户追随关羽迁移江东后,江都庞大、成熟的手工业群体也没了,原始的贸易网络被摧毁。

  现在江都固然空阔,没人跟朝廷百官的家属,仆从们争抢生存环境,可他们的生活反而更不方便。

  原来拿着俸米还能换点日常用品,或者换取士户的劳役服务,现在不仅不好换,还要付出更大代价。

  也只有麦城,特立于乱世之中。

  一时思绪繁多,羊耽说:“兄长见麦城纸张质白而韧,又廉价易获取,有意隐居此地,重编家藏。”

  这是不做官了,转头向学术积累做发展,将机会留在未来。

  辛宪英想到了家人,父亲辛毗是曹丕的侍中,弟弟又是宿卫洛阳宫城的郎官。她不方便露面,才赶潮流,制备了遮面斗笠。

  夫家不能跻身汉室朝堂,那今后魏国落败,谁能援手辛氏家族?

  辛氏家族本世居陇西,光武帝时东迁到颍川阳翟;辛毗之兄辛评追随韩馥,又改投袁绍,最后跟大部分汝颖士人一起追随袁谭,二袁内战,导致一家被审配处死。

  说是士族,可苗裔寡薄,经不起挫折。

  汉室朝廷对他们这些世家并不看重,否则也不会请托夏侯霸护卫,甚至也不用主动到江都来寻觅机会。

  思索前后,辛宪英道:“兄长必受蔡大家指点,如今汉室如日中升,自不需锦上添花。我闻橘林馆乃邓公主为陈公所修,极受陈公喜爱。我家迁移避居此地,今后也好与陈公走动。”

  闲了一起聚个会,听听音乐,画个画,踏青游玩,再讨论一下时政什么的,这才是好邻居。

  朝廷有朝廷的法度、规划;可私人也有私人的交情。

  朝廷规划的政策有了变动,机会自然就来了。

  当代人不算什么,关键是下一代人。

  典满就任陈太子卫率长,这支孩童为主的卫率里,充斥着北府军吏子弟,不能说这里的孩童都是未来的汉室栋梁,但未来的汉室栋梁一定来自这批孩子。

  谁家都有孩子,孩子之间的友情是最难得的。

  只要保住弟弟的命,今后想办法把弟弟家适龄的孩子送到卫率,不管是学习,训练,还是一起游戏,总能认识许多朋友。

  辛宪英这里同意,羊耽也是默默松一口气,说:“陈国官制大改,今日听蔡大家说郭伯益新迁侍从司从四品参议,你我夫妇不若登门拜贺。”

  当年跟辛评一起拥立袁谭执意打内战的另一个人叫做郭图,颍川阳翟人。

  曹军攻破南皮,郭图一家人被曹军斩杀干净,这些人是郭嘉、郭奕父子的近亲。

  许多事情是有因果的,魏国势大自然能压住内部种种不满,当开始衰退,早年沾染的血腥,自会反噬。

  郭奕投汉,绝不仅仅是为了找田信治病。

  魏国灭亡时,想要保住辛宪英的家人,只能多方面寻求帮助。

  这个事情很难,也很简单,甚至只是田信一句话的事情。

  陈国改制是一项牵动朝野关注的大事,这极有可能是汉朝廷改制前的试探性举措。

  曹丕这里有原始的三省六部轮廓,田信这里照搬,只是因为陈公国属于汉王国级别,所以三省改称三司,即议政的门下侍从司;宣政、颁布命令的中书司;以及负责具体执行,总管六部的布政司。

  以品级官阶取代官秩,因是王国一级,所以不舍一品、从一品,最高为正二品。

  请收藏:https://m.toun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