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二十九章 粮荒_三国骑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军资给养紧缺……公卿百官的俸禄关系朝廷体统、颜面,自然更要优先补给。

  东征失利,家人抚恤更要优先发放一部分,还要发放丧葬费用。

  这一点董恢没有说,东征失利是个敏感话题,待在家里谈一谈还可,哪能在府衙之地谈论?

  总的来说,田信在兵庙设立公墓,在财政上节省了太多的支出。

  问题也就在这里,武当山的公墓象征意义太多了,宁肯花钱也要另行安葬,不能继续扩增武当公墓的规模、影响力。

  否则阵亡吏士安葬在武当公墓,他们的子弟袭补入伍,这些子弟兵时常去武当公墓祭奠父兄,长此以往这还了得?

  现在花钱的事情都撞在一起,军资肯定吃紧!

  以北府的府兵军制来说,番上服役时吃的是自己带过去的米粮;在江都服役也是一样的,他们以营为单位轮番到江都服役,也会带来服役期间的口粮,或者直接携带粮票,在江都支取。

  作为福利,在卫军服役的府兵会多获取一匹军服布料。

  可现在民间流通布匹日益增多,府兵家庭不缺这一匹做衣服的布料,布料市值降低趋于稳定,也换不来太多的东西。

  而且随着他们在卫军当值,他们府兵身份也将陆续取消,等全面取消府兵待遇,需要他们家庭缴税时,他们会编入郡兵,以郡兵番上充任卫士……这个时候,不需要自带口粮,可以拿军饷,吃皇粮。

  问题就出在这个环节……堂堂大汉朝廷,没米了。

  东征失利,让高速运转的战争机器突然出现卡顿,内部齿轮、转轴肯定要崩掉几个!

  夏侯兰没有再详细询问,问题已经很严重了。

  北府割给卫军的二十营府兵,时刻只有四个营服役,也就三千人规模;这次赵云裁汰三百余人,听董恢意思是这三百人考核时故意不达标,这是十分之一的量。

  可能裁退三百余人,不是只有这三百余人敢放水,而是太多人一起放水,但赵云这里只有三百多指标。

  作为一个兼任过襄阳郡守的将军,夏侯兰很清楚物资转运是怎么回事,也清楚北府粮票制度的运转体系。

  市面上的粮食足够人吃,却出现短缺,还有董恢不敢说的问题……这意味着更严重的事情已经发生。

  究竟发生了什么?

  夏侯兰盯着董恢,转而追问:“府兵何故失望?”

  “这……这,实不知该从何谈起。”

  董恢轻咳两声,略窘迫仓惶看一眼左右,见这处小庭院里暂时没外人,就放低声音说:“各郡军资专供各营,专人支收,非江都、朝廷能过问。朝廷迁来,每月俸禄将近五万石,宫室度支约在两万石。江都库藏不充,又要转支军资,实乃捉襟见肘也。”

  “遂有人主张调益州米,先发益州粮票,再以粮票兑换益州米。”

  “计策是好的,可许多官

  请收藏:https://m.toun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