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七十四章 不过三_三国骑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橘林馆,刘备、关羽夜宿于此。

  一场关系未来长远的谈话也将在此展开,是大汉军制最终定型的框架问题。

  未来军制、兵权划分是握在田信手里的,现在握在刘备、关羽手里。

  军制决定着今后执政的主次,究竟是大将军比丞相高,还是丞相比大将军高。

  东汉光武帝以后爆发的各种政变原因就在于没有一个稳定、名正言顺的丞相府来管理国家。

  所以外戚、宦官围绕着皇帝不断争权,士族又在其中两头受气……不管外戚、宦官谁赢,总有一部分士族会被清洗掉。

  长久以来,士族对这种格局自然不满,出现抗争情绪也就可以理解了。

  这种抗争情绪引发第一次、第二次党锢事件,也将士族的抗争情绪引爆,不愿意再忍受这种格局,力图改革,割掉外戚、宦官的命。

  军制的番号没什么好讨论的,大概会有十一支常备军,禁军、卫军、五军,以及边军性质的四方府兵。

  如果还要多加两个常备军,可能就是两支近海水师舰队,维持十三支常备军。

  也不在各军的详细编制,战争平息后,除了府兵外,余下各军肯定要缩编,效仿北军五校营作为架子师,只保持三分之一编制。

  换言之,如前军四十二营兵,可能战后会缩编到十四个营,每个营又缩编到三分之一,实际只有五个营四千余人。

  作为补充,则是郡尉征发的郡兵、卫士,轮番在禁军、卫军、五军之中服役;遇到动员时,往框架里填充郡国兵。

  军制、动员体制向汉初靠拢……这都是大家都有底线的事情。

  唯一拿不准,最敏感,可能爆发政变的关键点在于这十一支军队的分配方式。

  三恪家族自带北府、前军、右军;刘备手里现在握着中军、后军、卫军、西府,马超手里握着左军。

  还需要建立三支,即南府、东府和禁军。

  禁军是刘备返回成都就要着手组建的,禁军体系也是现成的,即北军五校营,虎贲、羽林左监、右监这八个营部队。

  京都何等重要,卫军只负责外围戍守,京城以内甚至城门都不能跟卫军发生交接,要设立城门校尉专管。

  而禁军又是驻扎协防为主,各宫有宫令、宫门有司马、门侯,都城区域内的各都亭又有亭长维持治安。

  禁军、卫军各有侧重,并不参与都城的治安、岗哨工作。

  禁军组建是刘备的自留地,那么南府、东府组建,就需要一起商议。

  等这十一支常备彻底建立后,怎么维持内部的军权平衡,也需要制定一个底线。

  这并非刘备、关羽的空想,而是有例可循的……三家分晋的晋,晋国内部六卿轮流执权,六卿的根基就是六军。

  以此为鉴,优化汉军内部的兵权均衡。

  所谓均衡,就是要避免一家独大……也就是要避免田信一家独

  请收藏:https://m.toun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