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1193章 最终的目的_蜀汉之庄稼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看起来要比大汉还要强一些。

  所以按那时的情况来说,若是汉国能北伐成功,吴国没道理不成功。

  汉国若是能还于旧都,取得关中,那么正常情况下,吴国自当也能饮马大河边上。

  若是汉国进一步取了河北,那么吴国想必也已经把中原全部囊括其中。

  到时候以兖州换幽州,没什么不对。

  只是谁又能料到,天下会成今日之势?

  汉国已经准备攻取河北了,吴国仍是未有丝毫寸进。

  到时候拿什么去换幽州?

  空口白牙说这是当初约定好的?

  就算汉国再怎么守信用,吴国也得有能力派人去接收才行。

  “说得倒也是,说不得,这是吴国最后一博罢了。”

  “他们的打算,想来就是以后就算不能进军中原,也能据江而守,故而这襄阳,他们志在必得。”

  大汉见识最广,同时也是最顶尖的三个女子聚到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就推算出了吴国可能存在的打算。

  虽然不能确定完全正确,但至少大方向应当是大差不差。

  最后皇后看向冯都护:

  “所以中都护以为,要不要带兵去武关走一趟?”

  冯都护没有立刻回答,只是说道:

  “皇后且容臣想一想。”

  事关汉魏吴三国将来的局势变化,确实是有仔细衡量一番。

  “总觉得吴国是要占了大汉的便宜。”

  左夫人有些意不平,“他们让出一个本来就拿不到的幽州,却让大汉出人出力,帮他们拿到襄阳重地。”

  “话倒是不能这么说,”皇后不太同意地摇摇头,“大义名分,还是很重要的。”

  “我们答应了把幽州分给吴国,当时可是祭之皇天后地,广告天下的。”

  大汉走到这一步,已经算是占了最大的主动权。

  只需要按部就班地堂堂正正走下去,就足矣。

  没有必要学吴人,平白担上背信弃义之名,让世人诟之。

  “而且襄阳之地,我们也不好拿。”

  武关与襄阳之间,终究还是隔了一个宛城。

  若是以后大汉出兵,夺取宛城,那么吴人必然也会趁机取下襄阳。

  冯都护终是叹息一声:

  “但若是如此,让吴人取了襄阳,那么大汉以后只怕就不能走宛城取许昌了。”

  毕竟宛城可是处于平原之地,无险可守。

  若不然,曹操也不至于在认定关老君侯要攻克襄樊之后,要被吓得几欲迁都。

  以后大汉要是想经宛城攻许昌,就相当于把大军后侧再一次暴露在吴军面前。

  谁知道到那个时候,吴人会不会忍不住再来一次背刺?

  “欲取宛城,则得同时控制襄阳,襄阳不守,宛城亦难安。”

  皇后听到冯都护有欲从武关攻取许昌之意,眼中一亮,但很快也跟着叹息:

  “世间岂有鱼与熊掌兼得之事?”

  冯都护下意识地看了一眼左右夫人。

  谁说没有?

  我不就是兼得了?

  “这么说来,吴人之谋,未必不是故意如此,逼得我们少了一条灭魏之路。”

  右夫人不太懂军事,但懂人心。

  她略一思索,便又猜出了吴国一定要夺取襄阳的另一个可能潜在的意图。

  不能走南边,那就只能走北边。

  这么一来,不但留给吴国的时间就更多了,而且选择也更多了。

  控死了大汉从南边灭亡魏国的道路,而若是大汉取了河北,从北渡河南下的时候,吴国说不得还能趁机从南边占些便宜。

  “说得倒也有理。”皇后点了点头,“这倒是我没有想到的。”

  她看向冯都护:

  “吴国密使一直在等消息,时间不多,中都护还是要及早下决定才是。”

  请收藏:https://m.toun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