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七十五章 酝酿_重返197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换代进程。

  甚至就连城市也打破七八十年基本没变化的规律,开始了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工程。

  已经明确的目标不但是要盖楼,而且是要扩充道路。

  不过老百姓骑车或步行经过施工路段时,通常只会生出不满情绪。

  因为他们只看见了施工给自己造成了不便,却看不到施工的必要性和背后的重大意义。

  还有公安的白色制服,也在逐步的退出历史舞台。

  各个公安机关开始分批分次地换装成了单排扣,袖口帽檐有黄箍儿的“八三式”深绿制服。

  老百姓没觉着有什么不适应,反正过去的警服也几次更迭,说不准就会再换回来。

  他们的眼睛倒是都盯在了自己和周围人的身上。

  因为在国家领导人的屡次提倡,以及示范效应下,西装开始受到人们的青睐,并大有取代中山装的趋势。

  像洪衍武结婚时的打扮,别看仅过了半年,却再不会被人们在背后笑称为“假洋鬼子”。

  因为现今结婚,几乎人人都这么穿。

  另外,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大学生也已经开始在社会上崭露头角。

  像文艺界里,我们的“第五代导演”几乎都在这一年完成了他们的电影处女作。

  只是可惜的是,他们那些别具用意的的长镜头,浓郁的色彩,以及深奥的电影主题。

  固然能为自己挣来荣誉的光环,让自己的电影走出国门,被国际电影届所认可。

  但也正是因为如此,这些电影简直毫无商业价值可言,票房吸引力还不如建国初期拍摄的黑白电影。

  于是从这一年起,电影观众开始减少,电影市场由此开始了一不可收拾的大滑坡。

  总之,这一切变化就像潺潺流水一样自然,一样的理所应当。

  或许是因为人们的眼界和见识经过了几年的洗礼,已经逐步开阔。

  人们不会再为一点点的新鲜事物就兴奋莫名,大呼小叫。

  又或许是因为去年那些“惊天动地”的大事太过震撼。

  与之相比,这些真正与百姓相关的变化,反倒看上去都像是一些不疼不痒、无足轻重的“小事”。

  更何况这些变化里既有好的地方,也有坏的地方,并不是所有的变化都只产生正面效应的。

  于是人们置若罔闻,视若无睹,任凭自便的态度,也就成了一种对待生活的常态。

  大多数人如今有限的欣喜只能放在一些有趣的事上。

  就像对陈培斯小品的热议,他们的邻居在厕所里碰见他,一边蹲坑还一边夸他呢。

  “培斯……你那小品绝了啊,那叫一逗……”

  就像就像流行歌曲从《酒干倘卖无》、《万里长城永不倒》换成了张明敏的《我的祖国心》和奚秀兰的《阿里山的姑娘》。

  就像去故宫旅游的人们,必定会有更多的人,被录音机里放出的杨卫帆的歌声所吸引。

  不惜肉疼,也要去

  请收藏:https://m.toun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