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53章 撒钱_重返197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字门市部里,“印石三宝”居然随处可见六十克以上六面平章大料,(平章损耗克重,这是一种如今难以想象的奢侈),价格也全都跌于谷底。

  虽然与当年的人民币金价每克九块七相比。田黄石每克标价十元,鸡血石每克八元,芙蓉石每克九元,看似是“一克石料一克金”,不算低了。

  但要和如今所谓的“极品田黄成国粹,易金百倍古今扬”、“高山石系田黄贵,贵逾黄金数十翻”的情况再一比较,那简直就是个天大笑话了。绝对是个低得不能再低的白菜价儿。

  于是乎,面对这个被他差点错过的巨大的宝库,那就可劲儿招呼吧。

  在两个星期的时间里,洪衍武带着陈力泉跑遍了厂甸儿的五家文物商店门市部和“荣宝斋”,还有王府井的“和平画店”和工艺美术大厦。毫不吝惜地把钱撒了出去。

  以至于后来,他花秃噜了手,连要去滨城的钱都没了。最后,还不得不临时去银行里取出来五千块钱,充作了路费。

  至于具体收获,洪衍武在字画上只对听过名字的大家作品出手,大约花掉了近三万元。

  一共买到了九幅齐白石,二十一幅徐悲鸿,十五幅张大千。

  同时,还有吴作人、李可染、王雪涛、傅抱石、潘天寿、程十发、关山月这些人的作品共计百余幅。而所有这些画作,其中又有一大半是八尺以上的大幅作品。

  剩下的七万多元钱,则都用于买了平章大料的印石。

  而且主要花在了六十三块有“印石皇帝”之称的田黄石,和八十一块有“印石皇后”之称的鸡血石上。

  至于芙蓉石,因为洪衍武完全不懂,他就只挑颜色剔透漂亮的买了十余块。聊做玩物罢了。

  就这样,洪衍武的十一万块钱花了个净光净,都变成了这些东西,被他专门存在了新买的三个樟木大箱子里。

  处理完这件事后,他不但心里踏实了,觉着不用再为今后现金的去处发愁了。甚至还颇有点志得意满,自觉已成收藏大家的得瑟。

  这还真不能怪他,因为这三个箱子,未来至少能值十栋楼。已经等于他上辈子虎口夺食,与“大人物”相争的那笔财富了。

  而有了这些东西,他这辈子就是撂着蹦儿地糟蹋钱,那也穷不了!

  最后,还有件事得提一下,那就是在洪衍武买字画、买印石的过程里,他还意外地捡了一个大漏儿。

  敢情在当下这个时期,正是文物商店门市部收购业务开始变得繁忙的时候。

  这即是因为社会风气在变得宽松,也是托了电视机的福。

  因为好多想买这玩意的人钱凑不够手,又抵制不住像在家里看“小电影”的诱惑,才会纷纷把家里一些保存下来的值钱玩意出售。

  有个带白帽子的回族老太太就是这样,想以不低于五百元的价钱出手一个祖母绿宝石戒指。

  可去了“荣宝斋”,那儿却认为她的东西只是翡翠,开出的最高价格才二百八十块。

  至于“萃文阁”、“英古斋”这些专营印石玉器的门市部,又因为戒指托是金质的,碍于规定不敢收。连看都没仔细看,就让老太太把东西送去银行。

  就这么着,可就让在“萃文阁”里碰巧旁观,听了经过的洪衍武逮着了。

  他一看老太太那戒指的戒面绿得都要冒油,足足有十克拉,戒指的抓脚是阿拉伯风格。心里就先信了五分。

  再转念一想,就是买着翡翠,他也不算亏啊。何况那戒指又如此漂亮,“糖心儿”要是戴上,那简直没挑儿了。

  因此他就追出去了,一问价钱,痛痛快快掏了五百块给拿下来了。

  只不过,这东西买到手后,他倒并没有急着送给“糖心儿”,而是耐心在等一个比较适合的机会……

  请收藏:https://m.toun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