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54章 圆月海_重返197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圆月海”和“星火湾”虽然仅隔着一道飞岩峭壁的火石山。可这里的景象却大大的不同。

  晨曦中的“圆月海”,不但一马平川,广袤的海面也是波澜不惊。而且岸边的烧过的柴灰和“海蛎子”、“海红”、“扇贝”的残壳也是不少,还有几堆分散在海岸不同位置,正在燃烧中的篝火堆。

  早上五点来钟赶到这里后,“老刀鱼”就先借着眼前这副景象,给洪衍武和陈力泉上了一堂有关海滩的常识课。

  他说辽东半岛有曲曲弯弯的海岸线,有无数个大大小小的海湾,但不一定每个海湾都有货。由于地质的差别,各个海湾也各有自己的特产。

  像细沙多的海湾,海参多。黄姜石多的海湾,海螺多。花岗石多的海湾,扇贝多。现在这个时节,海参都退到了深海里,于是黄姜石和花岗石的海湾便成了宝地。

  而这里就是花岗石的海湾,正因为风小浪平,成了现在“海碰子”们最爱扎堆的地方。有好些“扎猛”浅的“海碰子”和初学乍练的“准海碰子”,都是这里的常客。

  像那些正在燃烧的篝火堆,就是已经下过海的人正在烤火,每一堆篝火大致都有三四个人。另外,从灰堆也不难看出,这片海滩到底被多少人光临过。

  一般来讲,一个“海碰子”足以扫荡一个足球场那么大的区域,因此完全可以判断,这里已经叫“海碰子”们扎了个底朝天。浅海区里的东西绝不会太多,也就深海区里能有点指望。

  为此,他特别地提醒洪衍武和陈力泉,让他们今后去任何一个海滩都要先观察一下周围,要看看到底有多少烧过的灰堆。只要大概算计一下,基本也就可以确定是否要放弃那里了。

  这可是“老刀鱼”的经验之谈,洪衍武和陈力泉听后纷纷点头受教。

  实际上,他们彼此全都心知肚明,“老刀鱼”把带他们到这里来,本来就不是为了有什么赚头,主要还是为了在比较安全的海域里,给他们上一堂真正的深水区实践课。也只有经历过今天这一次深水区,他们才能算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海碰子”。

  所以他们一点不像其他初到此地的“海碰子”那样,一发现竞争对手过多,情绪就变得沮丧,仍然认认真真地为下水做起了准备。

  在他们的齐心协力下,很快,柴火棍就拾来了一大堆,带来的东西也依次逐渐地安置好了。而到了太阳初升后不久,彻底迎来“枯潮底”(行话,指退潮最大程度)的时候,海滩上已经又增加了一个新搭起来的大大柴火堆。

  这时,一些陌生的“海碰子”借着越来越明亮起来的晨光认出了“老刀鱼”的身影,有的人就主动走近,与他们说话打招呼。

  面对这种情况,“老刀鱼”提前曾特别叮嘱过。他说大海是大家公有的,

  请收藏:https://m.toun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