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326章:巴郡之战_大魏宫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就算最后相氏一族的首领相鱳撕毁双方的协议,他秦国仍有能力杀死另外一半的巴人,彻底夺取巴国全境。

  这可比他秦国军队贸贸然进攻巴国而被所有巴人联合抵制划算多了。

  至于王戬何以肯定相氏一族的首领相鱳最后肯定会撕毁协议,那就更简单了,因为就算相鱳不撕毁协议,他王戬到时候也会想办法撕毁协议。

  相鱳自以为可以驱虎吞狼,却恐怕不曾想到,那头猛虎到时候也会连他一块吞掉。

  八月下旬,秦国军队与相氏一族,对相氏一族展开两面夹击,好在此时,樊氏一族的首领樊烈听取了北宫玉的建议,出兵支援江州,与巴氏一族相互支援,总算是暂时挡住了秦国军队的进攻。

  但遗憾的是,这个局面并不能长久维持,因为进入巴国协助相氏一族的秦军,只不过区区几万人而已,在北边的汉中,仍有十几万秦军虎视眈眈。

  九月初,秦将王奔率领秦国军队,隔江攻打曋氏一族,曋氏一族在正面战场抵挡不住秦军的攻势,唯有退到「枳城」,希望能够凭借城墙挡住秦军的攻势。

  不得不说,无论是郑氏一族、还是曋氏一族,他们在对抗秦军的策略上出现了严重失误,要知道中原国家的军队,最擅长的就是正面交战与攻城战,而秦国军队亦是如此。

  而郑氏、曋氏两族的战士们,却放弃了他们最擅长的骚扰、偷袭的战术,成群结队地试图在正面战场击败秦军,这如何会不败?

  当世能在正面战场上抵挡住秦国军队的,除了魏国与曾经的韩国以外,几乎再无第三个国家。

  包括据城防守。

  同样是弱国,为何鲁国当初可以抵挡住楚国的进攻?

  除了当时有桓虎这位出色的统帅调度外,更主要的,还是因为鲁国拥有数量众多的战争兵器,这才使得新阳君项培与上将项末这新旧两位三天柱纷纷战败于鲁国。

  然而巴国有什么?

  长久的偏安一隅,使得巴蜀两国的实力已经远远落后于中原。

  当巴族战士的弓箭无法射穿秦军士卒的甲胄时,其实双方已经提前分出了胜负。

  短短七日,曋氏一族的都城「枳」,亦被秦国军队与相氏一族的战士所攻陷,为了保存己部落的族人,曋氏一族的首领只好臣服于相鱳。

  至此,巴族五姓中,就只剩下樊氏一族、巴氏一族,以及实力空前强大的相氏一族。

  好在此时,蜀国的君主「杜卢」,派人支援了巴氏一族与樊氏一族。

  杜卢是一位非常年轻的君主,纵使如今也不过三旬而已,正因为年轻气盛,他对苴国试图摆脱他蜀国附属地位而极为不满,甚至于在几年前,还曾恐吓过苴国,说是令立苴国国主,这使得蜀苴两国的关系一度跌落了低谷。

  或

  请收藏:https://m.toun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