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六十九章 读书识字_人在大唐已被退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议论着什么。

  张公谨走上前一看,这些村民竟然在写字。

  虽说写得歪七扭八,不过看起来很认真的模样。

  又在村子里走了一会儿,张公谨发现泾阳的不少村民都能写字。

  张公谨可着一个记录草木灰数量的妇人,“你们为何都在学写字了?”

  这个妇人放下手中的册子,看了一眼张公谨穿着,“你是长安来的吧。”

  “正是。”张公谨点头。

  这个妇人解释道:“平日里要做的事情很多,我们这些人要把事情做好,就要学识字,这样才能把活给干好了。”

  又把自己的册子递给张公谨,“你看,每日的出入数目我们都要核对,这样就可以少做错事。”

  看了一眼册子上的内容,基本上都是作坊的每日出入货物情况。

  张公谨把册子还给这个妇人可道:“是泾阳郡公李正让你们识字的?”

  妇人捂嘴笑道:“瞧你说的,这种小事哪儿能麻烦正儿,我们都是偷摸着找自己孩子学的,你也可以让你的夫人识字,识字之后做很多事情都可以方便不少,就像我儿子学到的那句话,怎么说来着……”

  这个妇人思量半晌说道:“受益匪浅?对!就是这话来着。”

  张公谨叹息说道:“确实。”

  又一个妇人说道:“我儿子也说了识字就可以读书,读书了就可以学到知识,有了知识人就会聪明就不会被骗。”

  李世民一直希望大唐可以有更多的读书人。

  现如今的大唐的读书人太少了,这个村妇说得没错,识字了之后就可以读书,读书了人也会变得聪明,多简单的一个道理。

  突厥的读书人更是少之又少,在阴山和李靖打突厥的时候,张公谨见过那些突厥的俘虏。

  这些突厥人有时候的行为和蛮子没什么区别。

  李世民想要增加天底下的读书人,数年以来中原各地的郡县都在努力。

  现在看来唯独李正做得最好。

  当初的泾阳是什么样子,现在的泾阳是什么样子?

  这种天差地别若不是亲眼所见实在是不敢相信。

  张公谨不住点头,没想到李正还能让泾阳村子的村民主动读书识字,甚善。

  若是可以把这个方法复刻到大唐的各个郡县,大唐可以有多少读书识字的人。

  听到张公谨已经来泾阳的消息,还是李恪派人来告诉的。

  李正连忙来到村子里,“见过邹国公,有失远迎还请见谅。”

  “不碍事。”张公谨越看李正,眼神中的欣赏之色越浓。

  “现在也是吃午饭的时辰,邹国公吃了吗?”

  张公谨微笑说道:“倒是还没有。”

  “我正好要给孩子们做饭,邹国公不妨和我们一起吃,反正也就多一副碗筷的事情。”

  张公谨点头,“那老夫就不客气了。”

  来到马圈,张公谨说道:“李正,老夫家里有些行李不知道如何安置。”

  “行李?不知道如何安置?”

  张公谨点头,“你有办法安置吗?”

  行李安置?

  李正脑子一醒,醍醐灌顶般地醒悟过来一拍大腿喊道:“许敬宗你给我过来!”

  正在和大虎说闲话的许敬宗连忙赶来,“长安令什么吩咐。”

  李正大声对许敬宗说道:“赶紧去长安,把邹国公家里的家具,铺盖,以及所有行李都给我搬到泾阳来。”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请收藏:https://m.toun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