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九章 赵式备战方略_水浒新秩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宗正司开始动真格后,闹事的宗亲很快便作鸟兽散。

  赵氏子孙们不理解皇帝,以为赵佶想钱想疯了,刮地皮都刮到了自己家里。

  其实,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教主道君皇帝这次拼命刮钱真不是为了自己享乐,而是未雨绸缪,目的还是为了解决当前的危机。

  徐泽随时都可能率军南下的情况下,靠禁军根本打不赢敌人,要是国库还没钱,大宋拿什么对(乞)抗(求)强(撤)敌(军)?

  其三,准皇太子上朝,除赵桓开封府尹。

  两年前,因大宋无视大同的“严正交涉”,正乾皇帝提兵攻入滑州威胁开封府。

  危急关头,教主道君皇帝匆忙派公相蔡京携皇太子赵桓入同营签署卖国协议,劝正乾皇帝退兵。

  协议签署后,蔡京回到东京复命,赵桓却被徐泽扣留为质,以督促大宋认真履行协议。

  没想到,进入河东路传旨的职方员外郎秦桧胆大包天,无视两国刚刚签署的协议,蛊惑郭仲恂攻击按协议进入代州清查归来人的同军,引发了河东大战。

  盛怒的正乾皇帝乃命赵桓以大宋储君的身份上书教主道君皇帝,质疑大宋背信弃义,君不君臣不臣,不配拥有万里江山。

  赵桓的上书使得形势本就不利的大宋朝廷彻底陷入被动,只能坐视同军长驱直入,被迫割占代、忻、宪、宁化等军州,仍不能平息正乾皇帝的怒火。

  此事也在赵佶和赵桓心中埋下了一根隐刺,致使父子二人互为仇龇。

  赵桓被徐泽放回东京城后,便极不受教主道君皇帝待见,直接被圈禁。

  只因为其人有正乾皇帝撑腰,才没有被废掉皇太子之位。

  此后,大宋为了应对大同反复滋扰开封府的威胁,在邓州建设新陪都南阳府,赵佶便是安排皇三子赵楷督办。

  因此,朝中一直有传闻,说天子要废皇太子而立郓王。

  但因四年前撰文逼死知中山府事陈遘,赵楷的名声也早臭大街了,比其兄赵桓都不如。

  很多臣子对这个刻薄寡恩的皇三子印象极差,明里暗里抵制此事,教主道君皇帝也不敢轻举妄动。

  时隔两年,天子捏着鼻子放出自己最喜欢的皇长子并授意重任,并再次为其人铺好继承大位的路,目的自然还是为了防范正乾皇帝再度率军南下的危急局面。

  若是开封府再次受到威胁,臣子们还是坚决不愿撤退,就干脆府赵桓这逆子上位,总好过自己留在东京直面对徐泽。

  其四,诏河东路、陕西诸路、京东西路、淮南东路等路州守臣严格约束麾下兵马,擅起边衅者,从严从重从速处罚。

  ……

  东京城中,教主道君皇帝“积极备战”,全力做好应对同军南下的各项准备。

  已经进入大同的大宋太傅王黼等人却还在大名府滞留,正焦急等待大同朝廷对大宋使团北上的批复。

  虽然出国后就一直有同军全程护送,看不真切大同境内的情况,但河北路纳入大同治下仅四年时间就已经变得面目全非,无论军民走路都比以往快几分。

  疑心生暗鬼,透过途中所见所闻,王黼等人越看越觉得大同恐怕真做好了南下覆灭大宋的准备。

  就在其人犹豫要不要干脆投靠大同为王师带路时,大同朝廷终于送来了准确答复:由大名府派人护送大宋使团直接前往河东路见驾。

  ……

  ps:出远门中,没时间码稿,下一章估计要隔两天,到21号发,抱歉!

  请收藏:https://m.toun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