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二百二十一章 割地认怂金与夏_水浒新秩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条件。

  像夏这种处在宋、辽两个大国夹缝中的小国,动辄就要举国动员应对大国对其发动的灭国之战,是没有资格完全封建化的。

  既小又穷的夏国唯有依附于某一大国方能在夹缝中求生存,艰难维系国祚。

  但过于依赖大国的庇护就会失去本国的独立主权,以至于统治者的小命都可以操纵与大国之手。

  要想摆脱大国控制独立发展,就不能一直依附于某一国,朝宋暮辽,在两国之间反复横挑乃是常规操作。

  国政的摇摆反映在朝堂上就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亲宋派和亲辽派的路线之争,而王位更替时,这种斗争就会更激烈。

  两派虽然名为亲宋、亲辽,但真正为了宋、辽利益的臣子绝对是少数,更多的人不过是因为亲宋、亲辽的政策影响其切身利益而已。

  毫无疑问,过去的二十多年里,夏国朝堂亲辽派占据了上风。

  而在宗主国爆发内乱,大辽被反叛的女直人打得快要灭国了,夏国朝堂的争斗也逐渐升级,救辽还是不救就是其中的焦点。

  李乾顺掌权二十多年,已经相当老辣,自然能看透这些表象背后的本质。

  就其本人而言,并不存在什么亲宋或亲辽,一切都只是为了维持嵬名氏(夏景宗李元昊称帝后改皇族姓为嵬名)的传承。

  辽国强盛夏国就别想独立,但辽国迅速灭亡,夏国失去了庇护也同样危险,要死不活能的辽国才符合夏国和嵬名氏的利益。

  在国内的亲辽派占据优势的情况下,辽国有难,夏国就一定要救。

  去年三月,得知金军攻入西京道,李乾顺便立即派出五千兵马援助大同府。

  但金军展开太快,夏军尚未进入辽境,西京大同府便宣告失守。

  李乾顺本就是做样子以应对国内的亲辽派,自然见其成直接回师。

  其后,天祚帝逃入阴山,辽国群龙无首,亡国之势尽现。

  李乾顺审时度势,预感辽国撑不住,及时作出战略调整,立即派遣大将李良辅领兵三万“救援”大辽。

  这一次,夏军确实是真心救辽,也想真得跟金军干一仗,让金人见识夏人的力量,以确保辽灭后本国的安全。

  可惜,金将完颜娄室不给面子,于耶俞水河畔一战就打得夏军大溃。

  军事上玩不过金国,李乾顺便想在政治上做文章,其人两个月后又遣大臣曹价向天祚帝恭问起居,并献上粮饷。

  今年元月,出兵辽境,与金人“对峙”以支援辽主。

  五月份,得知辽军再败,又遣使迎驾,请天祚帝入境。

  李乾顺做的这一切,一直都是与耶律延禧进行利益交换——既然辽国灭亡不可避免,那就趁着辽国未灭送一些土地给夏国,以增强夏国的国力。

  偏偏天祚帝做事不痛不快,即便西京道都被金人占了绝大半也不愿割地给夏国。

  而金军使者完颜照里和萧吴十虽然警告夏国交出耶律延禧,却闭口不提领土争端,让李乾顺看到了大金的大气魄,其人早就已经动摇了。

  只是,夏国朝堂局势复杂,李乾顺虽是国主,也不能冒着朝堂大乱的风险随意改变政治风向而轻易答应金人的要求。

  但对臣子们来说,国主在更换宗主国这种大是大非面前不表态本身就是明确的表态,自然有聪明人为国主当先锋打头阵。

  请收藏:https://m.toun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