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百九十四章 (二合一)军情推演备战忙_水浒新秩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宋复杂的国内形势上。

  两年前的大名府一战,赵宋“老实听话”的禁军被童贯送掉大半后,朝廷的威望不断衰减,军头们各有想法,为了让他们出工又出力,下点大本钱也是应该的。

  不过,明面上不派监军任军头们施为,暗地里却想办法掣肘,既避免兵变的风险,又防范战败后被大同报复,还是符合教主道君皇帝的心性和手腕的。

  “嗯,我明白了!”

  见其余人没有疑义,燕青接着讲。

  “宋军这次行动比以往隐蔽很多,情报司没有打探到敌方的具体兵力和进军路线。结合河东地理条件和诸统制官的官身,战处讨论后认为宋军的兵马主要有四路,进军路线大致有三条。”

  正如徐泽所料,河东路的山川道路条件几乎限定死了宋军的出兵路线,小股分队还能通过小道穿插,极度依赖粮草辎重的大军却是选无可选。

  “一是由怀州经太行陉北上进入辽州,这一部应该是宋军的主力,为开封府驻守禁军和沿途诸府州的抽调兵马;二是由解州经绛州北上进入汾州的河中府周边西军;三是由绥德军东进,经石州进入汾州的鄜延路西军。四是退守汾州的府州折氏兵马,其部休整了这么久,应该也有一战之力。四路宋军的总人数预计能超过十五万。”

  宋军与同军交战多次,从没有胜过一次,再庞大的兵马数量也不会让诸将慌张,众人的关注点放在了“四路”人马上,很快就有人提出了疑问。

  “进入汾州的兵马有三支,为什么不算作一支?”

  发言的是刘舜仁,其人出身辽东难民,当过辽军,打过金军,又变成了同军。

  在刘舜仁的眼中,军队应该是一个整体,有门户之见很正常,辽军中也常见,怨军就经常被禁军和宫卫军当枪使。

  但只要并肩作战,基本的配合肯定有,哪有将一地的军队分成几路的?

  确定围点打援的战术后,燕青这段时间一直在推演军情,充分考虑到了赵宋朝廷可能派出援军的方向和人马,其人如此划分,自然有原因。

  “原因有三,一是宋军的这次行动既然由将门和军头主导,为了打胜仗,必然会带各家子弟兵或者麾下可靠的将校,诸路兵马齐头并进容易,为掩护其他路人马拼尽全力则很难。”

  这一点刘舜仁能理解,辽军见到金军就崩,除了士气低落打不赢外,怕被友军出卖死道友不死贫道的心理也是一个方面。

  “二是汾州的三路人马互不统属,折可求、刘光世、姚古三人都是统制官,又都带着保命的人马,没有朝廷派出的统军官压阵,搞不好就会争功诿过相互扯皮。”

  “他娘的!赵家皇帝都是这卵德性,故意任命三个互不统属的统制官就不怕他们造反,为这样的朝廷卖命,死毬了都活该!”

  插话的是

  请收藏:https://m.toun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