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四十三章 河海之争_水浒新秩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致仕,由曹孝才接任。

  “陛下!”

  “元则,坐!你的报告我已经看了,考虑得很细,之前是我想岔了。”

  徐泽原本有意废河运而改海运,原因倒不是河运管理中的种种弊病。

  只要有人就会有各种弊病,即使借着王朝鼎革废河运改海运,要不了多少年,海运照样会出现“百万漕工衣食所系”之类的问题。

  拟改海运的主要原因,还是为了推进帝国的海洋战略。

  但看了陈规的计划后,徐泽才明白自己有些想当然了。

  一直到交通手段极度发达的后世,华夏物资南北输送也没有彻底淘汰河运方式,自有其原因。

  皇帝显然对自己的报告很满意,但陈规不敢居功。

  “陛下,臣这两日又思索了一些问题,赵宋漕运积弊甚多,我们若是继续沿用河运的话,就必须设立专门的衙门,并在制度上进行一些变革。”

  “嗯,变革是必须的。”

  徐泽将陈规的报告还给其人,后者接过,略微瞄了一眼,发现皇帝做了很多批改。

  “我是这样想的,河运暂时保留,海运也可以继续尝试。”

  陈规赶忙抬起头,河运海运并行,但皇帝的意思肯定不是一切照旧。

  “陛下是想让二者竞争?”

  陈规隐隐有些担心,治理国家不比单纯的做生意。

  不管国家如何变,构成帝国基石的底层官僚都很难变。

  设置两套漕运系统,使之相互竞争的初衷固然好。

  但官僚秉性难改,怕是有极大可能性会在若干年后,变成两套系统竞相腐败,把一个问题变成了两个问题。

  陈规担心的这个问题,徐泽当然早考虑到了。

  “我的想法是不要一刀切,待以后天下一统,传统运河区暂时不变,但海东、广南、高丽、北山(琉球群岛)和日本等地,肯定是要走海运的。”

  陈规和曹孝才均点头,认可了徐泽的说法。

  实际上,赵宋也有海运和河运两种漕运方式,只是其海运没有大同这么发达而已。

  尽管帝国现在还没有完成大陆上的一统,更别说高丽和日本等地,但二人毫不怀疑在皇帝的英明领导下,大同必将一统天下,并创建远盛历代的强大王朝。

  “漕运关系国计民生和边疆稳定,不能只算经济帐,该国家投入的必须投入,但也不能完全由国家包办,不然很容易滋生各种弊病。”

  漕运运送的不仅是粮草物资,也是国家的战备能力,必须官办。

  但国家大了,战争、内乱和自然灾害等突发情况不可避免,这个时候,往往需要更多的运力。

  官办漕运也要讲成本和效率,不可能平时闲置大量的漕船、船工和役夫,以备特殊这些情况。

  赵宋采取的办法便是官民结合,平时使用官船,官船运力不足时,临时雇用民船。

  显而易见,以赵宋的基层行政能力和官僚作风,这种临时雇佣问题极多。

  陈规在之前的调研中,就发现了不少这样的问题,运河一线“官府雇舟差夫,不胜其弊,民间有自毁其舟、自废其田者”。

  其人当然不会认为英明的皇帝会看不到这一点,稍一思索,就想到一种可能。

  “陛下,可是想将一部分漕运份额交由民间承办?”

  请收藏:https://m.toun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