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三十六章 你们打仗我种田_水浒新秩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各地的奴隶,特别是蛮荒之地的部族,谁来提供足够的生产资料让这些人生存下去,还能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

  显然,以辽国薄弱的家底、简单的治理体系和复杂的社会矛盾,任何人都做不成这件事。

  但是,所有的问题,在徐泽入主辽地之后,都不再是问题。

  同军已经打败了大辽的军队,覆灭了北辽,并将一批高高在上的大奴隶主贵族投入到劳改营中,先镇压了改革的最大反对派。

  而且,大同只接收了辽国的精华之地,实际将包袱暂时甩给了残辽和金国。

  如此一来,改革的困难又少了几分。

  唯一限制废奴之事的,只是重新建立一套高效的行政机构来保障政策落实,并提前摸清治下的户籍情况,为解放的奴籍人口准备足够的生存机会。

  拿下燕京之后的这段时间里,同舟社一直在做改革的准备工作。

  很多奴籍人实际上早就通过全面铺开的基础建设获得了工作,并凭借劳动获得了生存所需的钱粮。

  因此,对大同朝廷来说,废奴并不复杂,按照节奏逐步推进就行。

  当然,任何改革都会有阻力。

  辽国奴籍制存在多年,必然会有很多贵族不愿放弃既得利益而软磨硬抗。

  等待他们的,自有大同法部的严刑峻法。

  奔向大同社会的道路上,绝不是鲜花和掌声。

  除了劳动者辛勤的汗水外,还有无数逆历史潮流者的血和泪。

  这一次,徐泽没有再闷声做事不图虚名,而是让宣部全力开动宣传机器。

  通过演出新戏、组织诉苦、教唱小曲等手段,大肆宣扬废奴的正义性和伟大成就。

  乐和还将一些残害奴隶的典型案例编印成故事,安排金大坚将之刻版,再印成小人书,广发各地共建会宣传,务必要做到人尽皆知。

  其实,辽国的奴籍人口生存状态并不算太差。

  相对于金国的生口,甚至华夏文明早期的奴隶,辽国的大部分奴籍人反而过得更加有滋有味,就是对比辽国的很多自由民来说,也未必更差。

  不然的话,辽东陷落后,也不会有那么多的辽民“自愿”卖身为奴了。

  特别是宫户,虽是皇帝私奴,却比大多数正户更有生存保障,让他们转做拥有自由身份的投下户,很多人还不乐意呢。

  毕竟,皇帝私奴的身份,在很多政权下,也是要挤破脑袋争取的,更别提大辽还有韩德让这样逆袭成功的典型案列。

  乐和充分领会了皇帝的旨意,编印的小人书中,最多的便是宫户和寺院管辖奴户的悲惨生活,挖掘了不少典型案例。

  徐泽之所以要做这些,当然有深意。

  新旧王朝交替,尤其是侵略者建立的新王朝,必须形成今日幸福昔日凄惨的鲜明对比,才能建立稳固的法统。

  而革旧鼎新,不仅要在肉体和经济上摧毁腐朽的旧势力,还必须将其彻底钉上历史的耻辱柱,不给他们任何翻案的机会。

  不然的话,等到王朝进入稳定期,旧的利益集团开始反扑,就会出现各种奇奇怪怪的事。

  而且,此举不仅可以对内,也能对外。

  等解决好了自己国内的问题,再将这些册子稍微改编翻印,当作大棒,时不时敲打一顿比辽国更加落后的金国和夏国,岂不快哉?

  请收藏:https://m.toun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