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十一章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_水浒新秩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管理统合起来,站在全局的高度去总结、归纳、提高和推广冶铁技术和管理经验,以促进这个产业早日迎来突破发展。

  管勾信德府、磁州、相州三地铁务的陈规,就是徐泽选中的实干人才。

  他这次出巡直奔信德府,就是为了考察陈规的工作进展情况。

  天气炎热,为了出行方便,二人都没有穿官袍,皆身着短衫头戴草帽。

  陈规陪着徐泽检查了几处冶铁炉,热出了一身汗。

  出了铁冶,徐泽带陈规来到树荫下,跟随亲卫知道社首的习惯,已经放好了马扎。

  “元则上任这些时日,就改进冶铁生产提高产量和质量,可有想法?”

  到任信德府之前,社首曾找陈规谈过,就加强冶务管理,提升钢铁产量质量上提了一些意见。

  其人到任后,一刻不敢放松,除了本职知府业务,大半精力放在了冶务上。

  陈规取下草帽,学着徐泽边扇风边讲。

  “暂时只有一些肤浅的认识。”

  徐泽知道陈规不喜空谈,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他说是“肤浅的认识”,应该是有一定的思考。

  “讲。”

  “下官认为,信德府等三地产量虽大,但可提升的空间依然很大,至少有三个方面的问题制约了冶铁业的发展。”

  “其一,官府定立的铁课模式不合理,各监冶务场官吏的主要精力放在铁课上,对具体生产关注很少,甚至有官员为了政绩而竭泽而渔,逼迫冶户多交铁课。”

  “冶户为了完成课额,便会优先考虑压缩成本生产粗铁,由此导致一方面官府收上来的铁基本不能用,另一方面又会导致冶户技术退化,时间越久,产的铁就会越来越不行。”

  这些问题汤隆、严四郎曾经都跟徐泽汇报过,但二人认为主要原因是“人心”不好,要选合适的人当官,要给老实经营的冶户机会之类。

  二人的这个观点当然没错,但没有操作性。

  谁是“合适”“老实”的人?

  谁能一辈子都“合适”“老实”?

  谁来判断别人是否“合适”“老实”?

  谁能决定谁有资格判断别人是否“合适”“老实”?

  小铁矿还勉强凑合,成千上万人的大规模铁监用这种方法选人基本做不到。

  这就是眼界与阅历的差别,也是很多事只有在某些人手中才能办成的原因之一。

  “其二,监冶务场各自为政,管理者为了政绩,相互防范,就算同一个铁场中,各冶户也是敝帚自珍,相互之间极少交流,信德府的铁炉和相州就有较大区别。”

  “再比如磁州固镇百炼钢一绝,也只是四家能掌握此绝技,綦村铁务有几家能产灌钢,比起百炼钢相差甚远,但比普通生熟铁又强了不少,下官认真考察了两地的工艺,认为这中间有必然联系,这段时间正在找人验证。”

  不错!

  后世以含碳量多

  请收藏:https://m.toun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