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百四十五章 超越时代的传奇_水浒新秩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如何能在此时首鼠两端,为亲家求情?

  他深知这个时候不出面还好,一旦出手,肯定救不了李格非,

  还要搭上自己,也会牵连李格非加重处罚。

  但李清照哪管你什么政治考量,见老赵不愿出手,就来了性子,

  一气之下,写下“炙手可热心可寒,何况人间父子情”。

  这句诗的意思就是你官已经当这么大了,仍然为了官帽子,连亲情都不顾,

  不觉得权位烫手、心寒齿冷么?

  要知道这可是大宋,还是新儿媳写出来讽刺挖苦公公的诗词,

  轰动效应不要太大!

  好在赵挺之父子为人温和,并没有因为此事对李清照生出嫌隙。

  更没有因她未给赵家诞下子嗣,而生出让其和离的想法。

  但这次媳妇骂公公事件,却让李清照“一战成名”,

  其直爽、敢言,无所顾忌的个性传遍京城。

  崇宁五年(1106年),赵挺之进拜尚书右仆射,与蔡京争权,致后者罢相。

  朝廷毁元祐党人碑,大赦天下,除一切党人之禁,叙复元祐党。

  李格非与吕希哲、晁补之等人“并令吏部与监庙差遣”。

  但好景不长,一年后,天子又请回了蔡京,

  赵挺之倒随之台,未过多久便撒手人寰。

  蔡京当然不会因为政敌死了,就忍气吞声,

  其人不仅请天子追夺老对手的赠官,还要株连家属。

  已经任官的文艺青年赵明诚丢了官,在京城也不能再待了,

  只能带着李清照跑到青州“隐居”避难,这一躲,就是十年。

  蔡京如今权势滔天,早就没把赵明诚这个老对手家的公子哥放在眼里了。

  从大观二年(公元1108年)开始,赵明诚便时常出外游玩。

  足迹遍及仰天山、灵岩寺、泰山顶等地,

  或题名,或拓片,获得了大量的碑文资料。

  时人信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赵明诚和李清照结婚十余年,没能诞下一男半女,当然有想法。

  这几年频频外出游玩,经常数月不归,

  一方面的确是致力金石,另一方面则是蓄养外室。

  对此事,李清照心知肚明,

  而且还在《多丽·咏白菊》一词中,映射了此事——

  “似愁凝、汉皋解佩,似泪洒、纨扇题诗”。

  这两句词中,用了郑交甫、班婕妤两个典故。

  “似愁凝、汉皋解佩”讲的是郑交甫在汉皋台下遇到两位女子,

  一番眉目传情之后,两位女子就将自己身上佩戴的珠子赠送给了郑交甫。

  “似泪洒、纨扇题诗”则讲的是班昭得姑奶奶,

  班家女子多才情,和班昭一样,“班姑奶奶”也是有名的才女,

  其人入宫,初得汉成帝宠爱,得封婕妤。

  后来,赵飞燕和赵合德姐妹入宫夺宠,便设计陷害班氏。

  为防自己生命危险,班婕妤恳求供养太后于长信宫。

  在漫长而寂寞的冷宫生活中,她作了《怨歌行》,以感伤自己的身世。

  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李清照在这首词中连用两个典故,抱怨丈夫另结新欢,冷落自己。

  赵明诚当然很清楚妻子的闺怨,只是理想输给了现实,文艺败给了柴米油盐。

  就连李清照自己也素面朝天,无心打扮——

  “衣去重采,首无明珠翡翠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

  但十几年的感情在,赵明诚虽然冷落、疏远李清照,

  却始终没有遗弃她,二人因为文学爱好相识,

  又因爱好研究金石,早由夫妻变成了“同志”。

  这些年,赵明诚经常出外,

  留守家中的李清照,除了帮助他整理这些拓片外,

  再无它事,日子过得清汤寡水,相当枯燥。

  登州开设女学,聘任教习的消息传到青州时,

  赵明诚正好又一次离家数月,去了仰天山拓片。

  静极思动的李清照给丈夫留书一封,雇了车,锁上门,跑了~

  之罘女学还没开学,就来了这样一尊我行我素的大神,

  注定会让本就活跃的女学,变得更加活跃。

  请收藏:https://m.toun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