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七十五章 来投_赵公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才开始的确犹犹豫豫。

  然,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赵嘉优厚的灭蝗福利,让不少敢于率先吃螃蟹的百姓赚得盆满钵满,这就引起了其余百姓的眼红。

  再加上新换的官吏们开始发力,上党风风火火的灭蝗行动开始大爆发。

  时至今日,蝗虫尸体已经堆积满了几个屋子。

  “这些蝗虫都乃美味佳肴,只是如今天气不适宜保存蝗虫尸体,仅仅依靠天香楼,根本用不了如此多蝗虫。”

  “若任由蝗虫尸体腐烂,倒也未免太过浪费。”

  “传我诏令,征召大厨烹饪蝗虫,将其下发给军中士卒以及各级县吏,对于那些灭蝗成果斐然之百姓,亦可酌情发放。”

  “若仍有盈余,可以小米掺蝗虫熬粥,分发给县城附近的各家各户,如此也能让他们节省些许粮食。”

  千亩县令领命而去,赵嘉这才长长舒了口气,不过很快又皱起了眉头。

  “如今灭蝗行动,已经从千亩扩散到整个上党占领区,百姓虽逐渐热情高涨,奈何蝗虫灭之不尽,为之奈何?”

  赵嘉有些苦恼。

  百姓在捕捉蝗虫的时候,蝗虫也同时在繁衍生息,而且蝗虫繁衍的速度非常之快。

  再加上百姓们捕捉蝗虫的效率较低,故虽然缓解了蝗灾,却并未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现在不仅仅是上党,蝗灾还有向全国蔓延的趋势,甚至就连西边的秦国都遭受牵连。

  赵嘉所不知道的是,这场规模浩大的蝗灾历史上确有其事,根据《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记载:十月庚寅,蝗虫从东方来,蔽天,天下疫,百姓纳粟千石,拜爵一级。

  蝗灾遮天蔽日,可见其究竟有么多严重。

  再加上后面记载的瘟疫,也可以推算出干旱、蝗灾、饥荒让秦国饿死了多少百姓。

  面对如此天灾,哪怕强大如秦国也没有应对之策,以致尸骨遍地。

  秦始皇为了缓解饥荒,甚至开启了华夏历史上的卖官之先河,可见蝗灾之可怕。

  “君上,门外有两人求见,说能助赵国消除蝗灾。”

  正发愁如何根除蝗灾的赵嘉,闻言不由双目圆瞪,急忙喝道:“速速将人请进来!”

  此时的赵嘉,面对令人头疼的蝗灾,甚至不询问来者何人,就急匆匆召见。

  没过多久,两位衣装朴素之人,就被边城带了进来。

  “郑国(许仲),拜见平岐君!”

  这两位前来拜访赵嘉之人,正是辞官而来的郑国与许仲。

  “郑国?”

  赵嘉骤然听到这个名字,当即感觉很熟悉,只是略微思量,当即猛然惊醒,历史上就有一位叫做郑国的牛人,帮助秦国修建了郑国渠,把关中经营为天下粮仓,这才为秦国东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敢问先生从何而来?”

  不过按照赵嘉模糊的记忆,郑国应该早就被韩王献给秦国才对。

  他有些怀疑,眼前这位衣着朴素之人,究竟是不是历史上那位赫赫有名的郑国。

  “回平岐君,在下自韩国新政而来,听闻君上欲治理蝗灾,这才辞官前来。”

  赵嘉闻言大喜,已经肯定眼前这人就是那位郑国。

  不过他仍旧疑惑道:“据我所知,韩国也爆发了干旱以及蝗灾,先生既有灭蝗之策,为何不献与韩王,反而辞官献给本君?”

  郑国苦笑不语,许仲却是不忿道:“韩国上至大王,下至乡绅百姓,认为蝗灾乃是天怒,蝗虫乃是神虫,对于蝗虫皆是既祭且拜,坐视蝗虫食苗不敢捕,简直愚昧之际。”

  “老师所献灭蝗之策,韩王非但没有采纳,反而严厉斥责老师!”

  赵嘉这才恍然大悟。

  他上前紧紧握住郑国双手,道:“先生若有灭蝗之策,嘉必然倾力相助,且代表赵国百姓,谢过先生!”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请收藏:https://m.toun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