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11章 寡人已为东帝,尚何谁拜?_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早在当年,给吴王做国相时,我便是明哲保身,对于吴国的事务不闻不问,只求不要死在任上,而是可以等到调回长安的那一天。”

  “此仇不报,寡人,至死不能瞑目!!!”

  “袁丝啊袁丝……”

  “朕,许了袁盎的建议。”

  “长安有什么状况?”

  大帐内,长安朝堂派来的使者:太常袁盎、宗正刘通二人,正持节屹立于正中央。

  《秦律》:盗马者死,盗牛者枷。

  却也并没有低调到东宫窦太后,也对刘荣的离去毫无知觉。

  良久,终还是吴王刘濞摇头叹息着起身,颇有些惋惜的看向袁盎。

  “等寡人破了睢阳,兵临函谷,德侯再随寡人圣驾,还定三秦……”

  “想来袁公对此,也是早有预料的吧?”

  “——甚至有一些人,因为皇长子东出,而更加担心起战事来。”

  “更如今,寡人即下睢阳,而与长安划江而治。”

  ——《秦律》说:偷马者坐死罪,偷牛者,则应该在脖颈上戴木枷,成为囚犯;

  而萧相国编撰的《汉律》却说:偷牛者坐死罪,偷马者,罪加一等。

  “此刻,晁内史应当是身着朝服,出了府门。”

  “如今为吴王所缚,是生是死,自是由不得自己。”

  “皇长子那边有牛群随行,或会慢些,但眼下,当也已经到了睢阳?”

  相较于两个月前,发动叛乱时,此时的吴王刘濞身上,更多了一股杀伐之气。

  世人皆说汉承秦制,也大都认可萧相国所编撰的《汉律》,是相对更具人情味、更温和一些的《秦律》。

  心下如是发出自嘲的哀叹,袁盎望向吴王刘濞的目光,只愈发带上了些凄苦。

  ——晁错已死;

  说要诛晁错、清君侧的吴楚大军,如果当真是汉家的忠臣,便应当即刻退兵……

  “老让他在长安这么搅和,朕心烦。”

  后来在太子宫,师生二人相谈甚欢,甚至屡屡有不约而同的看法和见地,更是让彼时的太子启愈发生出‘人生得一知音如此,夫复何求’的感觉。

  ·

  ·

  ·

  天子启新元三年,冬十月。

  却见帐内,一众吴楚将帅仍淡定自若,丝毫没有因为刘濞那‘东帝’的自称,而表露出任何异常。

  之所以会规定‘盗马者死,盗牛者枷’,也不过是因为马匹属于战略资源,而牛又可用作耕种,在秦的‘耕战’系统中,同样属于战略资源的范畴。

  “——当年,寡人的王太子,就曾死在长安天子手中!!!”

  “又是先帝朝的老臣,对于长安天子,以及朝堂军队的部署,也当是了若指掌的。”

  两侧,一众吴楚将官嗤笑连连,却分明没将这两位‘当朝九卿’当回事儿。

  “偶有听闻此事的人,也大都只是赞皇长子‘大义’,旋即便又忧心忡忡的担心起战事。”

  就如此番,袁盎假节出使,就连袁

  请收藏:https://m.toun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