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053章 与皇太极的对话(第一更)_我在大明当暴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人不服他们,导致田无人可种,粮食危机,政治危机,全部在建奴内部轮番上演。

  所以,袁崇焕在崇祯元年说五年平辽,这话没问题。

  但是别忘了,局势是别动的。

  就像兵法有云: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如果是除了皇太极以外,努尔哈赤的任何一个儿子登基,建奴都很快会崩溃掉,袁崇焕收复辽东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但是袁崇焕说出那句“五年平辽”的时候,并不知道,辽东刚刚登基两年的那位新汗,是一个政治智慧超群的人。

  没错,皇太极登基后,他利用他高超的各种政治手段,在接下来的数年时间,化解了建奴的政治危机、经济危机和粮食危机。

  那些桀骜不驯的贝勒,都被他收拾得服服帖帖。

  内部集权,推行新政,对外提出结交蒙古,疲明之策。

  什么是疲明之策?

  就算不断征伐大明,但绝不打持久战。

  因为皇太极的资源有限,打持久战很容易深陷进去。

  终其一生,皇太极并没有动过灭亡明朝的念头,哪怕是历史上松锦大战之后,明朝精锐败光,皇太极还主动提出议和。

  为什么?

  因为皇太极清楚,灭国不是靠一次次战争就能达到的。

  有一种东西叫战略纵深。

  就像后来的小日本,一次次取得战术上的胜利,但是从最开始的打中国这一步战略就是错的,就算取得再多的胜利,最后还是失败。

  战术胜利永远无法弥补战略失败。

  皇太极认识得很清楚,所以他只入关抢劫,从来不念战。

  后来建奴还是入关了,其实本质上是明朝内部自己分裂、崩溃了,满清建了个便宜。

  即便到了北京,满清内部还有很多人想回关外,是多尔衮强压下来的。

  当然,这些都是正统历史上的事。

  可以说,没有皇太极,根本不可能有后面的满清入关。

  皇太极在历史上也推行过一系列新政,将建奴从汗国,建立成帝国。

  所以啊,正统历史上,袁崇焕败在不了解他的对手上面。

  站在张凡的角度来评价皇太极,他可以给皇太极一个称呼,小李世民。

  虽然比起李世民还是差了一些,但这样的评价,皇太极也担当得起了。

  17世纪,东方大陆,第一政治强人,亲手打造了满清帝国,为满清入关打下基础,是清朝历代皇帝中,面临的局面最糟糕的,却能一步步化解危机,一步步站稳脚跟。

  张凡忽然对大玉儿说道:“你先出去吧。”

  既然皇太极情绪这么稳定,崇祯也不想再用大玉儿刺激他了。

  “所有的人都出去,没有朕的命令,谁都不准进来。”

  “是!”

  很快,众人都出去了,并且将门关好。

  皇太极坐在监狱里面,手脚都戴着铁铐,崇祯不信自己手里又有火枪又有剑,皇太极还能翻天。

  他与皇太极单独相处,其实是想跟皇太极聊一些事。

  聊一些男人之间的事。

  张凡在大明朝推行新政,已经推行了十几年。

  实际上,从最开始的全部反对新政,到后来新政有成效,大家逐渐开始相信新政,整个过程非常血腥。

  可能与张凡的理念走的最近的是李岩了。

  但是,李岩终究无法体会到一个权力最高者的那种孤独感,那种无奈和迫不得已。

  例如南直隶杀了那么多人,许多普通人被牵连,例如无数官员被夷族,例如建立军队,年年征战。

  站在一个普通人的角度来看,那些都是反人性的。

  杀戮会让人上瘾,但张凡不能上瘾。

  杀戮是为了重建。

  孤独的改革者,这个世界上,大概也只有皇太极能够体会到这种感觉了。

  。中文阅读网

  请收藏:https://m.toun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