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八十二章 海外遗珍,昭陵六骏(感谢黑神LH的万赏_神级复兴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昼夜接战八十回合,人不解甲,马不卸鞍,连打八次硬仗。

  石刻“特勒骠”身上无箭伤,作阔步行走状,左侧两腿抬起,右侧两蹄着地,迈着对侧步。一侧的腿同起同落,是经过训练才会有的仪仗走法。

  “应策腾空,承声半汉;天险摧敌,乘危济难。“

  这副浮雕也碎成了四块,神俊的特勒骠一身铮铮铁骨没有在一夜奔劳中战死,却被后人用石锤砸碎。

  第五骑青雉,一匹纯白五杂色俊美,李世民骑着它镇压了窦建德之乱。

  石刻“青骓”作疾驰状,表现了冲锋陷阵的情景。马身中五箭,前一后四,均系在冲锋时被迎面射中的。虽是迎面射中,但多射在马身后部,足可说明骏马飞奔的速度。

  “足轻电影,神发天机,策兹飞练,定我戎衣。”

  前三句赞叹了青雉的神勇,最后一句说明了这一战的重要意义,青雉碎成两片,从中裂开。

  最后一骑什伐赤,是一匹波斯马,毛色纯红,非常好看,是李世民在洛阳和虎牢关与王世充、窦建德作战时所骑的战马。

  石刻什伐赤作飞奔状,身中五箭,都在臀部,其中一箭是从背后射来的,什伐赤作战时勇往直前,李世民就是骑着它生擒了强敌王世充。

  “瀍涧未静,斧钺申威,朱汗骋足,青旌凯归”

  这一战,李世民伤亡三匹战马,飒露紫,什伐赤,青雉,但是却为盛唐谋了一个太平年月。

  这六匹马见证着开唐血月,还让人对李世民有一个新的印象,昭陵六骏表达了李世民除了为人皇时的杀伐果断之外,还有属于人性温情的一面,一生对陪伴自己征战四方的骏马念念不忘。

  生同穴,死同巢。

  它本身所固有的也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它从某种意义上已经承继了一种磅礴大气,积极向上的民族发展精神,昭陵六骏也因此而成为中华民族追忆先祖伟业,凝聚民族向心力的国宝重器。

  而且这六匹马多是以突厥,波斯等外族命名的,也见证着唐朝时对于外族的开怀态度,华夏大家庭也是从那时开始慢慢消除歧视,渐渐融合的,其意义可见一斑。

  苏轼为昭陵六骏提诗:

  “天将铲隋乱,帝遣六龙来。

  森然风云姿,飒爽毛骨开。

  飙驰不及视,山川俨莫回。

  长鸣视八表,扰扰万驽骀。

  秦王龙凤姿,鲁鸟不足摧。

  腰间大白羽,中物如风雷。

  区区数竖子,搏取若提孩。

  手持扫天帚,如尘埃。

  艰难济大业,一一非常才。

  维时六骥足,绩与英术陪。

  功成锵八鸾,玉辂行天街。

  荒凉昭陵阙,古石埋苍苔。”

  但是如今,这昭陵六骏却天各一方不得团聚,难道不是西方侵略者的一种分割之意?

  王耀深吸一口气,转头看向赵讲解“博物馆没有申请过追回国宝?”

  请收藏:https://m.toun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